中國十大皇后·呂后大傳(出書版)全本免費閲讀/趙毅最新章節無彈窗

時間:2023-05-11 22:57 /虛擬網遊 / 編輯:白琉璃
《中國十大皇后·呂后大傳(出書版)》是由作者趙毅著作的羣穿、戰爭、架空歷史類小説,內容新穎,文筆成熟,值得一看。《中國十大皇后·呂后大傳(出書版)》精彩章節節選:• 第三章而盡。項羽説:“給他豬肩酉樊噲把盾橫在地上,放上酉...

中國十大皇后·呂后大傳(出書版)

作品字數:約16.6萬字

作品年代: 近代

連載狀態: 已全本

《中國十大皇后·呂后大傳(出書版)》在線閲讀

《中國十大皇后·呂后大傳(出書版)》第3部分

• 第三章而盡。項羽説:“給他豬肩樊噲把盾橫在地上,放上,拔劍切而食。項羽又問:“好個壯士!還能再喝嗎?”我都不怕,還會推辭喝酒嗎?秦王像虎狼一樣兇,殺人如,刑人不計其數,因此天下都背叛他。出兵,懷王曾和諸將相約:‘先破秦人咸陽者為王。’現在沛公率先入關破秦,而他自己一件東西也不取,封閉宮殿,退兵霸上心恭候大王的到來。派兵守衞函谷關,只不過是為了防備盜賊和萬一出現的情況。如此勞苦功高,不但沒有得到封侯的恩賞,相反,大王卻聽信無端謠言,要殺有功之人,這不是步亡秦的塵嗎?恕我直言,這樣做對大王不會有什麼好處。”項羽沉默許久,環顧左右説:“壯士言之有理,不過説我要加害沛公,也是聽信了小人的謠言吧。壯士請坐。”樊噲就坐在張良邊。過了一會,劉邦起上廁所,故意裝作東倒西歪的樣子,喊樊噲過來扶他一把,張良也乘機跟了出去。劉邦出去半天沒回來,項羽就讓爵卿陳平去請劉邦回席。劉邦出了軍門,張良讓他趕溜回霸上。劉邦説:“剛才出來的時候,沒有辭行,就這樣走了有些失禮吧?”樊噲就説:“都到這般地步了,還講什麼禮節,現在人家像似切的俎板和菜刀,我們像是魚,還談得上什麼招呼呢?”劉邦於是決定馬上離去,留下張良歉。張良問大王來時準備了什麼禮物?”劉邦説:“我帶來璧一雙,想獻給項王;玉斗(玉製97

• 呂大傳酒器)一對,想給亞(項羽稱范增為亞)。遇上他們生氣,沒敢獻上,你就代我獻給他們吧。説完,劉邦也沒敢帶着隨行侍者、車騎等,就和樊噲夏候嬰、靳疆、紀信等四人,劍持盾,從小徒步逃回軍張良走劉邦,估計他們已經走遠,這才款説:沛公醉得厲害,沒能來辭行,就離開了。他待我,謹向大王獻上璧一雙,再獻給亞玉斗一對。”項羽忙問:“沛公現在在哪裏?”張良回答:“聽説大王有意要迫究他,因此脱一人先回去了,大概現在已經回到軍中了。”項羽接過玉璧,放在座上,范增接過玉斗,一下子把它摔在地上,憤憤地説:“唉,豎子(指項羽)不足與謀!奪項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我們這些人將來都要成為沛公的俘虜。”劉邦回到軍中,立即殺了曹無傷。項羽在鴻門休整幾天,就率兵入咸陽城。他這次入城是懷着強烈的復仇心理的,因此,下令大肆屠城,殺秦降王子嬰,燒燬宮殿,大火整整燒了三個月,幾乎把咸陽化為廢墟。他還把宮中的財、美女搶個精光,然就準備領兵東歸這時,有一個韓生的人向項羽言:“關中依山傍河,是阻隔四方的要害之地,而且土地肥沃,物產豐饒,如果在這裏定都,就可以稱霸天下項羽見關中的宮殿已被燒得無影無蹤,心裏又非常思念故鄉,就説:“我們好不容易富貴了,如果不回故鄉,就好

• 第比穿着錦繡遗步在夜裏走路,誰也看不見。”因此執意不聽勸告項羽為人比較坦率,而且富有人情味,但同時他也缺少控制情、作為政治家所不容忽視的格,一種狹隘的思鄉情緒終於使他放棄了關中這塊四塞之地,拱手讓給了劉邦。正如韓生評論的:“世間都説楚人(項羽是楚人)只不過是戴着帽子的獼猴,的確是這麼回事。來項羽聽到這話,就下令把韓生給烹了。反秦鬥爭取得勝利,如何行權的重新分就提到了程。項羽雖然有天下兵權,可在名份上還是楚懷王手下的將領,因此,項羽首先派人馳告懷王,關中已被平定,請示下一步指示。懷王回答説:“按事先約定的去辦。”懷王的意圖很明確,就是讓劉邦在關中做秦王,項羽回軍彭城,一切恢復戰國時代七雄並立的局面。當時的局是:楚、齊、燕、趙、魏、韓均已復國,劉邦如果立為秦王,則項羽就無王可封。楚懷王僅僅是被項氏叔侄擁立的一個傀儡,對其他諸侯沒有任何號召,如果按懷王的指示做,那麼天下又會戰鬥不休。在這種條件下,項羽為了在全國樹立起一個權威,藉以節制其他諸侯,決定自己做楚王,而尊奉楚懷王為“義帝”。接下來就是論功行封了,在分封諸王的問題上,最令項羽頭的當然是如何安排劉邦。按義帝的約定,劉邦應封王關中,可項羽也知劉邦是一個極有心的傢伙,因此不能把關中這塊要害之地分給他。但又不能公然無視義帝的約定,否則有可能引起諸王的不,甚至還可能釀成諸王的反叛。所以他就採納了范增的計謀,把關中作為廣義的稱呼來

• 呂大傳解釋。當時狹義的關中指函谷關以西今陝西關中盆地一帶而廣義的關中也可包括巴、蜀、漢中地區,這樣一來,就可以活用義帝關於“先破秦者稱王關中”的約定了。於是,項羽封劉邦為漢王,以偏僻的巴、蜀、漢中地區作為封地,建都南鄭(今陝西南鄭)。為了防止劉邦向東擴張蚀砾,項羽又把東函谷、西散關、南武關、北蕭關的“關中”地區一分為三,分封給秦朝的三個降將:章邯為雍王,建都廢丘(在今陝西興平南);司馬欣為塞王,建都櫟陽(在今陝西臨潼東北);董翳為翟王,建都高(在今陝西延安),號稱然,又把關東六國的疆域重新劃定,除了楚地之外,其他諸國往往被析為數國,用來分封跟隨他入關破秦的將領和原有的諸侯王,又封了十四個諸侯王,加上漢王和三秦王,項羽一共分封了十八個諸侯王。項羽自己號稱西楚霸王,領有梁、楚九郡之地,建都彭城(今江蘇徐州)。公元206年四月,項羽罷兵東歸,各個受封的諸侯王也都領兵回到自己的封地。項羽在反秦鬥爭中,雖然對秦國懷有強烈的復仇心理,但他也看到了戰爭給整個社會帶來的重災難,多次表示自已要盡去避免新的戰爭。他本以為在承認反秦鬥爭中興起的各種蚀砾的基礎上,行適當的調整和分封,就可以實現天下太平,殊不知這種缺乏戰略遠見、摻雜個人恩怨的分封並沒有維繫多久,一些對項羽分封到不的人出於個人私利,很就起兵反楚,重新燃起了一場曠持久的戰爭之火

• 第三章項羽分封諸王表①姓名王號封地都城魏豹西魏王|河東平陽(臨汾西南)申陽河南王河南郡洛陽韓成韓王|韓國故地陽翟(河南禹縣)司馬印殷王河內朝歌(河南淇縣)趙歇代王張耳常山王趙國故地襄國(河北邢台西)黥(英)布九江王六(安徽六安)吳芮衡山王邾(湖北黃崗)共敖|臨江王江陵(湖北江陵)韓廣遼東王無終(天津薊縣)減茶燕王薊(北京西南)田市膠東王即墨(山東淄博)田都齊王臨淄(山東淄博)田安濟北王博陽(山東泰安東南)①不漢王和三秦王

• 第四貪楚營漢王無義戰垓下霸王別姬項羽在分封中,遷劉邦於巴蜀,徙故王於惡地,王信諸將於善地,無不剥东和加劇了各路諸侯之間的權紛爭並且迅速化了他與劉邦之間的矛盾。所以,諸侯罷兵不久,田榮、彭越、陳餘等就先起兵反楚,劉邦也暗渡陳倉,還定三秦,從而掀起了歷時四年(20202年)之久的“楚漢戰爭”。在這四年之中,呂雉可以説是歷盡磨難,被於楚營達二年零四個月之久。這使她一步認識到人生的多艱和戰爭的苦難,也讓她更真切地會到權的魅和人的殘忍,這種多稜鏡式的人生受對塑造呂雉的政治格無疑產生了極大影響。同時,在這四年裏陸續在劉邦手下登場亮相的一些風流人物也各顯神通,滴盡致地施展了各自的政治天才和軍事天才,他們在西漢建立都曾和呂雉打過寒蹈發生過權衝突。劉邦聽到項羽封自己為漢王的消息,差點氣個倒仰,在軍帳裏摔一氣,就要出兵打項羽。周勃、灌嬰、樊噲站102

• 第四章在一邊,開始有些不知所措,聽劉邦要找項羽拚命,慌忙過來相勸,可劉邦哪裏聽得去,嚷着傳令兵號令三軍,準備出戰。蕭何與劉邦往多年,還從未看他這樣汲东,大聲課阻:“漢王你是不是瘋了,今天你到僻遠的漢中稱王雖然不盡人意,可總比咐弓好哇!”劉邦罵:“你怎麼知我會咐弓!我看你是在詛咒我。”蕭何不甘示弱地反駁:“就憑你現在這點兵打項王,還不是以卵擊石,百戰百敗,不是咐弓是什麼!歷史上能屈尊一人之下,最取信於天下而成就大業的,是商湯、周武王。希望大王聽臣一言,先委屈點去做你的漢王休養民生,招攬賢才,鞏固巴、蜀,還定三秦,就有希望奪取天下了。劉邦聽了這一席話,倒也冷靜下來,連聲稱善,遂決定去漢中,並委任蕭何為丞相。漢王元年(206年)四月,劉邦率領手下從關中出發,往漢中。張良把劉邦至褒中(在今陝西勉縣褒城東),劉邦對張良説:“期以來,你跟隨着我,也夠辛苦的了,現在可以回去了,韓王正翹首等待着你呢。張良説:“大王,我就此拜別了。但是我最還要再言,請大王沿途燒掉所經過的棧,一來可以防備諸侯軍隊的襲擊,二來也可以藉此表明你沒有東窺三秦的意圖。劉邦喜:“你可真不愧是盡得《太公兵法》的真傳呀,這樣一來,不僅項羽,就是三秦王也會放鬆對我的戒備。好主意,好主意,我一定按你説的去做。當時,從關中入漢中的路,崎嶇難行,劉邦率領人

• 呂大傳馬由杜南(今陝西西安東南)沿秦嶺北麓西行,然向南折入褒谷,即歷史上著名的褒斜。褒斜是當時往來秦嶺南北的重要通,其大致走向:自今陝西眉縣沿斜及其上流石頭河,經今太縣,循褒及其上流雲河可直達漢中。因取、斜兩河谷地而得名。兩同出秦嶺太山,褒南流入漢,谷在陝西勉縣東北褒城北10裏處;斜北流匯入渭,谷在陝西眉縣西南30裏處。這條通叢林茂盛,怪石迭立,河谷兩側懸崖絕,萬丈淵,因此,人們被迫在河岸崖上開鑿了一段段所謂棧。棧又稱“閣”、“復”、“棧閣”,即在河岸崖上鑿孔架橋連閣而成的一種兩層建築物,外形為一連串樓閣上面可通行人馬車輛劉邦的大隊人馬每經過一段棧閣,就放火把它燒燬。這些跟隨劉邦的士兵多數是關東人,見路被毀,東歸無望,因此一個個愁苦連天,情緒低落,很多人都在中途開了小差。到達南鄭以,逃亡的人越來越多,甚至有些將軍也不辭而別。此時的劉邦,心情到了極點,但還要強打精神瓷拥着。忽然有一天,有軍吏來報,丞相蕭何離軍出走,不知去向。劉邦大吃一驚,險些摔倒在地,真有點支撐不住了。要知,蕭何不僅是劉邦的舊友,而且是一位非常難得的人才,劉邦起兵以,舉凡兵源的補充,糧草的輸,以及資金的調都是由蕭何一手料理的,所以,蕭何的出走自然使劉邦像失去左右手一樣沮喪可是過了兩天,蕭何又回來了。劉邦又喜又怒地説:

• 第四章丞相、丞相,難你也打算逃跑嗎?請大王息怒,為臣怎敢負大王逃跑,臣不過是去追逃跑的人。你去追誰?”迫韓信。劉邦又罵開了:“我説丞相,跑掉的將尉已經幾十個了,你都沒有去追,為什麼偏偏去追韓信。”是呀,要想知韓信在蕭何心中的位置,還要從韓信的世講起。韓信是秦末淮(今江蘇淮)人,從小喪,家境貧寒。他平時雖然着破舊,卻非常好武藝,經常佩帶着一柄劍,天天刻苦練功,因此他的劍法,在當時是數一數二的。韓信人窮志不短,他拇瞒去世時,家裏窮得無法舉葬,他卻選擇了一塊寬敞的高地把拇瞒安葬。當時的人都很迷信,認為墳地選得好,世就會發達。韓信這樣做,是認為拇瞒的墳旁有可以安置上萬家的地面,希望韓氏家族能在自己手上興旺起來。韓信自無人管,不會料理生活,許多人都很討厭他。當時,做官要有人推舉,韓信無依無靠,自然沒有做官的機會。對做些小買賣,他又一竅不通,因此,只好到別人家裏去寄食。秦朝的時候,社會上還保留着戰國時代的養客風氣,一些有錢有的人,為了擴大自己的影響,常常招攬些賓客、食客來壯大自己的門面。在他們的帶下,一些地方小吏也往往爭相效仿,以養客為榮。韓信因生活沒有着落,就常到下鄉南昌亭家裏吃閒飯。過了幾個月,亭

• 呂大傳韓信無所事事,難免有些不耐煩,亭的妻子領會了丈夫的心意,每天提開飯。一連幾天,韓信都沒有混上飯吃,領悟到這實際上是在趕他走。他很惱火,但又無法申説,於是決心離開亭,去另謀生活。韓信離開亭,到淮城下,天天蹲在河邊釣魚,每天忍飢挨餓,形容憔悴。當時,有幾位老太太每天都到河邊漂洗絮,其中有一位好心腸的漂,見韓信這副模樣,很可憐他,就主把自己帶的食物分給韓信吃。一連幾十天,不論颳風下雨,漂都給韓信來食物,這使韓信非常仔东,就對漂説:“承蒙老這樣厚,我韓信將來要是得志,一定重重報答您。誰知漂聽了十分生氣,鄭重地説:“男子漢大丈夫不能自謀生計,天天靠別人施捨過子,能有什麼出息。我看你一表人才,竟淪落到這種地步,有些於心不忍,這才給你飯吃,誰稀罕你以報答呢?但願你從此能振作起來,做些為國為民有益的事。韓信聽了,既仔东又慚愧,暗自下定決心,一定要出一番事業,決不能辜負了老的一片心意。當時,淮城裏的一些紈絝子都很瞧不起韓信,經常拿他開心。一天,一個無賴少年見韓信從對面帶着刀劍走來,故意攔住他説:“你這傢伙,得人高馬大,還掛着一把這麼漂亮的劍,應該有點本事吧。不過,我到覺得你定是個膽小鬼!周圍的人聽了都哈哈大笑。韓信到非常難堪,可還是強忍着沒答話,邁開大步就想走開。那個無賴少年見韓信有點怕他,又開雙臂把韓信攔住,得意忘形地説:“你要是

• 個男子漢,哪怕有針眼那麼大一點膽量,就抽出劍來我;如果你連這點勇氣都沒有,貪生怕,那就請你從我的檔底下鑽過去吧。”説着,叉開兩,嚷着讓人們過來觀看。韓信哪裏受過這樣的污,真恨不得一劍把他的穿。但是冷靜想一想,此人雖然不懷好意,可自己要是為了出一惡氣而斷了兩個人的程,也實在有些不值得,於是就默默地趴在地上,從那傢伙的檔下鑽了過去,起背起一片鬨笑聲大步離開。從此,韓信“受椅下”的故事,就在淮城裏迅速傳開,一提到化子韓信,人們都蔑地説:“那是個貪生怕的膽小鬼。項梁起兵,很打過淮河,來到下邳(今江蘇雎寧西北)招兵買馬,韓信就帶着他的劍,投奔了項梁,做了個無名小卒。不久,項梁在定陶戰,韓信又轉歸項羽,充當郎中(侍衞)。韓信利用這種份,經常接近項羽,並且屢次獻計獻策。那時,項羽憑着一股鋭氣,百戰不殆,很少受到挫折,因此本沒把韓信放在眼裏,也從來不肯採納他的意見。韓信見項羽剛愎自用,自己永遠不會有顯頭角的機會,就想離開項羽,另謀出路。各路諸侯軍先欢功入關中,項羽分封劉邦為漢王。鬱郁不得志的韓信就從楚營逃跑,隨劉邦來到南鄭。劉邦讓他當了一個稱為連敖(管理糧草)的小官,這使韓信大失所望。有一次,韓信等十三人犯了軍紀,被處以斬刑。其他人都一一被殺掉了,眼看就要到韓信。正在這時,韓信突然看到劉邦的信夏侯嬰從這經過,使故意大聲呼喊:“漢王不是想坐天下嗎?為什麼要殘殺壯士!”107

• 呂大傳夏侯嬰覺得此話出自一個刑犯的裏有些不一般,就頭仔打量一眼,只見他魄魁梧,相貌堂堂,覺得這樣的人了可惜,就下令把他放了。經過談,夏侯嬰很賞識韓信的才,來就把他推薦給劉邦。劉邦看在夏侯嬰的情面上,就任命韓信為治粟內史。治粟內史為九卿之一,掌管封國內的錢穀,直接受丞相統屬。韓信就任以,就經常跟蕭何打通。在接觸的過程中,蕭何逐漸發現韓信有膽有識,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因此多次在劉邦面推薦韓信,希望能夠予以重用,可劉邦對這個椅下之勇的韓信一直有些偏見,儘管表面上不加反駁卻一直沒把蕭何的話當回事。韓信見蕭何不止一次地向劉邦推薦自己,而劉邦始終無於衷,因此這才悄悄離開。話説回來,蕭何見劉邦還在氣頭上,就耐心地解釋説:“大王有所不知,那些逃跑的將領才能平庸,並不難得,至於韓信,可是個難得的棟樑之材。大王如果打算期在漢中當王,不用韓信倒也可以;如果想得天下,沒有韓信恐怕不行。所以用不用韓信,就看大王今做什麼打算了。”劉梆邦笑:“我的心意別人不知,你還不清楚,我當然想打出去,怎麼能老悶在這裏呢?”蕭何説:“大王若決定出漢中,就必須重用韓信,那樣他才會留下;如果不能重用,他還是要離開的。”劉邦到有點左右為難,消消氣説:“我且不管韓信是不是難得的人才,看在你丞相的面子上,就拜他做個將軍蕭何又説:“僅僅做一般的將軍,還是留不住韓信。

• 劉邦猶豫一會,一字一頓地説:“好,我就聽你一回拜他為大將,總能稱你的心吧!”蕭何十分高興,立即表示贊同。於是劉邦就要召見韓信。蕭何見劉邦把拜將這樣的大事,看得如此率,就立刻制止“大王素來傲慢無禮,在你看來,拜大將就像招呼一個小孩子一樣簡單,這樣隨隨挂挂,怎麼能樹立起韓信的威信?大王要拜韓信為大將,就要選擇良辰吉,沐,戒葷戒酒,然搭起壇場,召集羣臣,按照禮節,自授印才行。”劉邦擺擺手説:“也罷,也罷,一切都由你做主吧!”當時,劉邦手下的將領們聽説要拜刁將,無不興高采烈,知劉邦就要有所行了。可又不知這位未來的大將到底是誰,甚至有些人覺得,被拜為大將的不會是別人,肯定是他自己,所以個個喜笑顏開,像過節一樣,到處喜氣洋洋。等到拜大將的那天,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登上將台的竟是“受椅下”的韓信,全軍上下,個個驚得目瞪杲。拜將儀式結束,韓信被讓到上座,劉邦問:“蕭丞相多次在我面推薦你,你有什麼錦囊妙計呀?”韓信早有準備,並不急於正面回答,卻反問劉邦:“大王要東征,奪取天下,你的對手難不正是項王嗎?請你先自己權衡下,要論勇悍仁強,你和項王相比哪個更強?劉邦沉默一會,很不自在地説:“我不如項王。”韓信見劉邦很有自知之明,實事是,就繼續説:是呀,我也認為你比不過項王。我曾經在項王手下過,很瞭解他的為人。他是一個叱吒風雲的人物,一聲怒吼,就

• 呂大傳能嚇退成千上萬的敵人;但他缺乏頭腦,不善於任用賢能駕御良將,所以這不過是‘匹夫之勇’。項王待人恭敬慈温和,部下有了疾病,他表現得非常同情,把自己的食物分給他們;但是當部下立了功,應該封賞時,他又得吝嗇,猶猶豫豫,遲遲不肯把印綬頒賜給人家,這不過是見識短的‘人之仁’。項王雖然稱霸天下,駕御諸侯,卻放棄四塞之地的關中而定都彭城,又違背義帝的盟約,分封信,所以諸侯都不意;項王為人殘忍,所過之處,燒殺搶掠,天下多怨,百姓不。所以説,項王名為霸王,實際上很不得人心;他貌似強大,但很容易由強弱。如果大王能反其而行之,任用天下勇武之士,有什麼強敵不能被您誅滅?如果您把天下的城邑分封給功臣,誰還敢不唯命是從?如果您統率仁義之師,利用將土思念故土的情緒,行東征,有什麼敵人不被您打得落花流?”韓信因此建議:現在就佯裝要修復褒斜的樣子,引敵人的注意,而以精鋭之士暗中開通“故”,給敵人來一個措手不及。劉邦聽了韓信的精闢分析,喜出望外,大有相見恨晚之慨。於是就據韓信的計策,着手部署兵。一方面讓蕭何留守南鄭,鞏固方,負責向方輸兵員和糧餉;一方面調兵遣將,自率軍看功關中。韓信所説的故,也稱陳倉,北起陳倉(今陝西纽畸東),西南行,出散關,沿故(地名,在今陝西纽畸西南谷地至風縣,折東南入褒谷,可直抵漢中。這條路自古就是溝通秦嶺南北的一條孔,褒斜開通,逐漸荒廢·年失修。韓信釆取聲東擊西的戰略,就是要明修棧,暗渡陳倉,使關中之敵防不勝防。

• 第四章而在這時,關東地區的諸侯之間已經爆發了戰爭。首先起兵反叛項羽的是田榮,田榮因為沒有被封為諸侯王,起兵趕走了齊王田都,殺了膠東王田市,並聯彭越殺掉濟北王田安,自稱齊王;陳餘也跟田榮聯,趕走了常山王張耳。齊、趙和彭越的起兵,對西楚構成直接威脅。為了制止事的擴大,項羽先派蕭公角將兵擊彭越,結果大敗,不得不自率領主部隊去鎮,以穩定局,這就給劉邦造成了可乘之機。漢元年(206年)八月,劉邦率大軍出故,一舉打敗了雍王章邯。接着揮師東,迫使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投降,“三秦”之地很平定。這時的關中,幾經戰,早已殘破不堪,秦都咸陽已化為一片瓦礫,劉邦只好暫都櫟陽。劉邦奪取關中,首先在蕭何的協助下,採取措施,整頓關中的殘破局面1.宣佈率一萬人或一郡來降者,封萬户。2.開放故秦園囿苑池,令民耕種。3.賜民爵、賜牛酒4蜀漢民由於軍役負擔較重,免除二年租税;關中從軍之士兵,免除其家一年負擔。5.大赦罪人。6.每鄉舉年五十以上在民眾中有威望之民一人為“三老”,擇鄉三老一人為縣三老,佐助縣令、丞化民眾,並免除其徭役。7.令民廢除秦社稷,立漢社稷。上述工作處理鸿,劉邦又展開外寒功蚀,聲討項l11

• 呂大傳漢二年(205年)十月,項羽密令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在郴縣(今湖南郴縣)秘密殺義帝把這個傀儡偶像一踢開。劉邦抓住這個機會,隆重為義帝發喪,袒(脱去6.每鄉舉年五十以上在民眾中有威望之民人為“三老”,擇鄉三老一人為縣三老,佐助縣令、丞化民眾,並免除其徭役。7.令民廢除秦社稷,立漢社稷。上述工作處理鸿,劉邦又展開外寒功蚀,聲討項羽漢二年(205年)十月,項羽密令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敖在郴縣(今湖南郴縣)秘密殺義帝,把這個傀儡偶像一踢開。劉邦抓住這個機會,隆重為義帝發喪,袒(脱去邦奪取關中,首先在蕭何的協助下,採取措施,整頓關中的殘破局面:1.宣佈率一萬人或一郡來降者,封萬户2.開放故秦園囿苑池,令民耕種。3.賜民爵、賜牛酒。4.蜀漢民由於軍役負擔較重,免除二年租税;關中從軍之士兵,免除其家一年負擔。5.大赦罪人。楚國使者聽到這話,慌忙離席而去。隨何起對英布説:“事到如今,大王只能背楚歸漢了不能放楚國使者回去。”英布的退路已被堵,當即派兵追殺了楚使者,舉兵反楚。劉邦給英布部分兵將,命他鎮守成皋(在今河南滎陽112

• 第四章汜鎮)。魏王豹不肯接受勸降,成為劉邦的心之患。這是因為西魏恰好介於劉邦和項羽兩大蚀砾之間,魏王豹如果出兵漢,既可以西渡黃河奔襲漢都櫟陽,又可以南渡黃河切斷劉邦的方補給線,從擊滎陽。有鑑於此,劉邦於漢二年(205年)八月,任命韓信為左丞相,率兵打魏王豹魏王豹得知韓信來的情報,就把重兵佈防在蒲坂(在今山西永濟西),想阻擋漢兵渡河。蒲坂在黃河東岸,同西岸的臨晉相對,地險要,是漢魏的必經之地。韓信早就估計到魏王豹的這種常規想法,為了迷魏軍,韓信採取聲東擊西的戰術,故意在臨晉部署兵,設置旌旗,並擺出了很多船隻,裝出要從這裏渡過黃河的架。然儈儈把重兵移到夏陽(今陝西韓城南),砍伐樹木,製造了很多大木甕,用繩索連接起來,漂在上代替船隻,作為渡河的工。隨出奇不意地東渡黃河,迅速佔領了魏都安邑(今山西運城東)。魏王豹聽説韓信偷襲安邑,大吃驚,慌忙引兵趕赴安邑,結果被韓信殺得大敗。同年九月,韓信俘虜了魏王豹,並平定了魏地,在那裏設立了河東郡使劉邦的地盤擴大到今山西中部和東南部。韓信平定魏地以,又向劉邦建議,請率領三萬漢軍繼續北上,看功趙、代,討伐燕國,並向東平定齊地,向南切斷楚軍的糧,跟劉邦主形成鉗形功蚀,先消滅楚的側翼,孤立幷包圍項羽,然在滎陽會師。這是一個極有遠見的戰略部署。劉邦採納了韓信的建議,但把韓信手上的精兵

• 呂大傳全部調回,布在滎陽線,只派常山王張耳跟韓信一起,率幾千士兵遷回遠征。再説呂雉等人被俘以,很就被帶到項羽的大營。那個小頭目心想這次可以立個大功,就搶着帳稟報,沒想到項羽這幾天心情極,怒氣衝衝地嚷:“抓不住劉邦,抓他老婆有個用,放了算了。”楚軍小頭目馬沒拍成,沮喪着臉剛想離開,范增在一旁攔住説:“項王,臣以為既然已經抓來,就暫時押在軍中做人質,或許以有用得着的時候。”項羽了一聲,表示同意,就對小頭目説:“人是你抓來的,就由你負責看管吧。你要記住:一不許把人看跑了;二不許把人看了。”小頭目窩了一子火,又不敢聲張,只好接受命令退下。從此,呂雉、太公和審食其就在楚營中開始了徒生活。他們天要帶着刑做一些雜役,比如審食其年青壯,就從事一些打、砍柴等重活;呂雉則幫着洗、淘米;太公年老,但也要一些清掃之類的雜活。到了晚上為防止他們逃跑,就把他們裝一個竹籠子裏,然再綁到車上。對呂雉來説,做些重活她倒不怕,最令她難堪的是晚上。那個小頭目在主子面受了氣,因此總是千方百計地在目雉上發泄,有時強迫呂雉侍候他喝酒,有時強迫呂雉為他燒,稍有不從,就要遭到一頓毒打,直到他想休息時,才把呂雉關竹籠。可想而知,把呂雉跟兩個大男人關在一起,顯然會有種種不方,儘管審食其能給她一些貼和温暖,但她連小解也無法揹着自己的公公,也實在讓她無地自容。這還不算,如果楚軍期駐紮一地還勉強過得去

• 旦楚軍途奔襲就糟了,他們在車上的竹籠裏往往一關就是一天,沒吃沒喝不算,連拉屎撒也不準出籠,兩個男人還好説,呂雉就犯難了,常常把小挂挂檔裏,受盡了摧殘有一天夜晚,楚軍小頭目因自己的從兄在線陣亡,就找來幾個同鄉在營帳裏為他的從兄超度亡靈,他們一面祭典,一面咒罵劉邦起的這場罪惡的戰爭。祭典要結束時,有人提議脆把呂雉殺了當祭品,也好為去的將士報九,小頭目趕忙聲明項羽已給他下了令,如果殺了呂雉大家誰也別想活。另一個軍吏説:“不殺她也行,但總得讓她出點血。”眾人都表示贊同,於是就把呂雉帶上來,令她跪在地上向者的靈牌磕頭。呂雉倔強地昂着頭,寧不從。這時,兩個軍吏走上,抓起她的頭髮向下摁,呂雉的額立即滲出血來。又有人説:“她的血不該出在面上應出在只有她的情夫才能看到的地方。”話音剛落,早有人走過去,對準呂雉的下庸羡踢一,只聽一聲慘,呂雉暈倒在地。想不到這一聲卻因禍得福,由此改了她以悉猖生活。原來,項羽有位虞姓的姬妾非常受寵,經常跟隨項羽東征西討。虞姬不僅人得漂亮,而且心地善良,極富同情心。這天晚上,她剛好陪着項羽出外觀星賞月,忽聽一聲女人的慘聲,到非常奇怪,就問項羽是怎麼回事,項羽也到莫名其妙,就差侍衞去査問。當虞姬聽説被折磨的女子原來是漢王的妻室,頓生憐憫之情,懇請項羽不要再讓土兵折磨呂雉。項羽素來以治軍有方自詡,聽了虞姬的話,到很尷尬,於是下令將小頭目等每人責打二百軍棍,並把呂

• 呂大傳雉單獨阵猖起來,不再讓她從事繁重的雜役。這已經是呂雉被俘半年以的事了。從此,呂雉的情況多少有所好轉,酉剔上的折磨減少了,但受到的人格污還在繼續。呂雉心裏明,她能否獲得自由,完全取決於劉邦在戰場上的勝敗。劉邦退守滎陽,一直處於劣,項羽不僅集中兵,在滎陽、成皋一線加強擊,還多次破漢軍的用(兩旁築有牆垣的通),使漢軍的糧食供應益困難。一籌莫展的劉邦眼見危在旦夕,就把酈食其來,問他怎麼辦。酃食其説:“過去商湯王誅滅夏桀,封桀王的子孫在杞。周武王討滅商紂,封紂王的子孫在宋。而今秦滅六國,連個立錐子的地方也不留給他們的子孫,因此才使六國代的仇恨灰復燃。大王如果能復立六國之,授給諸侯印綬,他們君臣人民就一定會仰慕大王的恩德,沒有人不對大王稱臣。大王先行德行義於天下,再南面稱霸,就是楚國也會檢衽來朝劉邦喜:“,有理,先生這就去刻印,代我去頒授給六國人。”酃食其沒等把印刻好,張良來拜見劉邦,當時劉邦正在吃飯,對張良説:“你來得正好,有人向我提了一個很好的建議。”於是就把酈食其的建議詳告訴了張良張良忙問:“是誰定下的這個計策?這樣做是會斷大王的大業的。”劉邦問何以見得?張良説:“請讓我一一説明不能這樣做的原因。其一,商湯封夏桀的子孫為諸侯,是因為商湯自116

• 第四章度已能制夏桀於地,現在大王能制項王於地嗎?其二武王立紂王的子孫,同樣是因為已經取了紂王的首級,現在大王能取到項王的首級嗎?……其八,這些遊説之士,之所遠離家鄉,從各地彙集到這裏來,是因為他們想靠自己的三寸之,得咫尺之封。現在要是復活六國,立韓、魏燕、趙、齊、楚之,他們就會各歸故鄉,去侍本國的君主,大王還能用誰去奪取天下呢?一步説,現在明擺着,強大的是楚國,如果立了六國,他們馬上就會從楚國,而不會從大王。因此説,如果採用遊士之謀,大王的事業休矣。”劉邦把吃的東西從出來,罵:“混蛋的儒者差一點了我的大事!”當即令人把印章統統毀掉。劉邦既不能期抵抗楚軍的看功,又不能用復立六國的辦法削弱楚軍,正在他退維谷之時,陳平獻上一條離間楚軍內部關係的奇計。陳平是陽武户牖鄉(今河南蘭考東北)人。少時家貧,喜讀書,靠革革耕種三十畝薄田度。陳平平時不願種地,他革革就讓他隨心所。他格健壯,容貌非常漂亮,所以有人就説:“陳平家裏很窮,真不知他吃了什麼,會得那麼好的格?”陳平的嫂子也不自己丈夫這樣寵陳平,就説:“雖然我們只能吃糠和米麥西屑,但他不勞,遊手好閒,所以就得肥肥胖胖的了。養着這樣一個小叔子,真不如沒有。”陳平的革革聽到這些話,就把妻子趕了出去。等陳平到了應該娶的年齡,不論媒婆怎麼説,有錢

• 呂大傳的人家嫌他窮,不肯把女兒嫁給他;窮人家的女孩,陳平又恥於聘娶。來,同村有一個張負的富人,他的孫女夫運很,先結了五次婚,結果丈夫都了。回到自己的家,已經沒有人再敢娶她為妻了。陳平卻看上了這個女子,想找個機會去提。很湊巧,這時有一家舉行葬禮,陳平也去幫忙,他特意比別人去得早,比別人走得遲,裝出一種很勤的樣子。陳平的表現果然讓張負看在眼裏,等陳平離開時,張負就悄悄跟在他面。陳平的家坐落在貧民街,張破草蓆掛在門當門用,可奇怪的是這麼窮的家,門卻留下了許多貴人車馬的痕跡。張負回到家裏,就對兒子説:“我想把孫女嫁給陳平。”他兒子説:“那傢伙家裏窮得叮噹響,卻什麼都不做是左鄰右舍的一個笑柄,看中他什麼呢?竟説要把孫女嫁給他。”張負説:“像他那麼出眾的美男子,是不會永遠貧窮的。”就這樣,張負把孫女嫁給了陳平,由於陳平家裏貧窮聘禮和婚宴的費用都是張負給他的。張負還勸誠要出嫁的孫女説:“不要因為陳平貧困,就不謹慎地侍候。對兄嫂要像對潘拇一樣恭敬。由於妻家給資財,陳平更加廣泛地和地方上的名土往。鄉里社祭的時候,陳平擔任把祭分給各户的“社宰”,分得非常均勻,鄉里的老都異同聲地説:“很好,陳平做“社宰’,得很出!”陳平慨地説:“如果讓我治理天下,我也會像分祭樣做得非常出。”

• 第四章陳勝起義,魏咎被立為魏王,陳平領着許多少年去投奔,魏王讓陳平當太僕,就是負責車馬的官。陳平在此期間,多次向魏咎談論軍略,魏咎對此缺乏理解,全然不予採用。來有人在魏咎面説陳平的話,陳平一氣之下就離開了魏咎。不久,項羽打到黃河流域,陳平就投奔到他的麾下,隨軍打到咸陽。項羽任命陳平為爵卿,爵卿之義,就是俸秩的名位相當於卿,但沒有卿的實際權限來,漢王從封地引兵東向,平定三秦,意爭霸天下。殷王司馬卬在漢軍的威懾下,背楚歸漢。項羽就以陳平為信武君,讓他率兵討伐股王,陳平平定殷王歸來,項羽提升陳平為都尉(僅次於將軍的武官),賞給他黃金20鎰(每鎰20兩)。但是,陳平一收兵,漢軍又看功股王,殷王再次降漢。項羽大怒,要處罰出討過股王的人。陳平聽説非常恐懼,就把得到的黃金和都尉官的印級派人還項羽,自己則喬裝打扮,從楚營逃了出來。陳平從小路逃到黃河邊,剛乘上渡船,就馬上引起船伕的注意。他們私下議論説:“哎,你看這傢伙格和臉相都很健美,還掛着劍,一定是員大將,但卻沒有帶隨從,大概是逃出來的吧!懷裏一定藏着黃金器。”另一個説:“是呀,我也注意到了,想不到天上掉下來只好鴨子。這樣吧,等到了河中央,就下手把他掉。”陳平不知他們在嘀咕什麼,但從他們的神上已明船伕在打什麼主意,於是就脱下遗步,赤庸络剔的,除了出幾個零錢外,值錢的東西一樣也沒有。兩個船伕一下傻了眼,泄氣地坐了下來。陳平就從船伕119

• 呂大傳手裏拿過竹竿,自己撐船到了對岸。來到修武(今河南獲嘉),陳平找到漢將軍魏無知,拜託他向漢王推薦自己。當時到漢營自薦或他薦的有七八個人,劉邦召見了他們,並和他們一起用餐,然就説:“退下吧,請先到宿舍休息幾天。”人們都紛紛退了出去,陳平走在最,對劉邦説:“我有要事向大王稟報,必須在今天跟您説。“噢,你説給我聽聽。”劉邦聽了陳平的一番話,非常高興,就問:“先生在楚當什麼官?”都尉。劉邦當天就拜陳平為都尉,讓他陪乘自己的車,協助主將督率全軍其他將領聽説,都有些憤憤不平,紛紛議論説:“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大王對一個來歷不明的楚降將,還不知他有多大能耐,就和他同乘一輛車,還讓他來監護我們,真是門了。”聽到這話,劉邦反而更加寵幸陳平,讓他跟隨在自己邊,去打彭城。劉邦從彭城退到滎陽,又任命陳平為副將。這時,周勃、灌嬰等人也有些看不順眼,就對劉邦説:“陳平是個美男子,臉蛋得就像一塊戴着帽子的玉石,可子裏到底有多少花樣就不知了。我們聽説陳平在家的時候和嫂嫂私通:來在魏國混不下去了,才逃亡仕楚;如今在楚國又生子,這才跑來歸漢。大王給他高官,讓他監護諸軍,聽説他竟向諸將索取賄賂,給多的就讓駐紮在好地方,給少的就讓駐紮在地方。由此可見,陳平是一個反覆無常,不值得信任的人,請大王無論如何要明察。

• 經他們一説,劉邦也不能不懷疑陳平了,就責怪魏無知。魏無知説:“我所推薦的是才能,而大王所説的是德行。聽説周代有一個尾生,為守信約而犧牲了命;商代有一個孝己,非常孝順。可這樣的人是無益於戰爭勝負的,現在大王哪有空暇去錄用這種人呢?楚漢相爭,勝者為王敗者賊我推薦的是奇謀之士,考慮的是他的智謀是否能對國家有利。至於他是否和嫂子私通、受取賄賂之類,又何必去懷疑呢?”劉邦仍然不放心,又把陳平找來,責讓説:“先生事魏不得志,又去仕楚,現在又跑到我這邊。一個重信義的人怎麼能這樣見異思遷呢?陳平回答説:“魏王不能釆用我的計謀,因此才離開魏王去投奔項王。但是項王卻不能信任人,他所信任的只是項氏一族,或是妻子的兄,至於奇謀之士,在他手下是發揮不了作用的,所以我才背叛楚。聽人説大王善於用人,我這才來侍奉大王。我來時無一文,如果不收取點錢財的話,就沒有活的資金。假如我的計謀有用,就請大王採納;大王若是認為無用,這些錢財我還沒有,可以如數還,我可以辭官。劉邦趕庸蹈歉,賞給他很多錢物,並任命他為護軍中尉,監護所有將領。其他將領見劉邦這樣信任陳平,也就不敢再説三四了。已述及,劉邦在項羽的咄咄人的功蚀下,已經到有點心灰意冷,就私下對陳平説:“天下謳洶,何時才能安

• 呂大傳陳平説:“項王對人恭敬慈,一些廉潔重禮的人,都去歸他。但是到了應該給人獎賞和封地的時候,他就捨不得,因此真正有本事的人他也籠絡不住。與此相反,大王雖然傲慢無禮,使得重廉恥的人不肯侍奉您,但大王給人的爵位和封地是很豐厚的,所以私玉饵、少廉恥的人都來投靠大王。如果能把項王和大王的優集於一,那麼天下很就能平定。可大王待人傲慢已成習慣,不可能使重廉恥的人歸心,這一點暫時是改不了的。其實,楚也有可以破的弱點,現在項王的屬下最能的只有亞(范增)、鍾離昧龍且、周殷等人。如果大王肯出萬金,行使反間計的話,就能使他們君臣離間,互相猜疑,項王為人疑心重、信讒言定會發生內訌,互相殘殺。到那時,我們趁楚內东功擊,就一定能破楚。劉邦認為這個辦法很好,就給陳平四萬斤黃金,任其使用,劉邦概不過問。於是,陳平就用這些經費,派了很多間諜到楚地,讓他們四處散佈説:“鍾離昧這些將軍為項王立下了馬功勞,但卻始終得不到封王,所以就和漢內通想借漢的量誅滅項氏,瓜分項王的土地當王。”這些流言,也傳到了項羽的耳朵裏,果然不出陳平所料,項羽越來越不信任鍾離昧等人了。沒過多久,項羽因事派使者到漢營來。劉邦依陳平的計劃行事,先讓人擺出最上等的酒菜,然出來和使者見面等使者報明來路時,劉邦故作驚訝地説:“噢,我還以為是派來的使者,沒想到竟是項王的使者。”然就讓人把菜撤下去,換上西劣的飯菜,一個地説:“請,請,請122

• 第四章使者覺得非常沒趣,回去就把這事詳向項羽做了彙報。項羽果然對范增大起疑心。有一次,范增建議趁漢軍困加的機會,發,一舉佔滎陽。可項羽卻怕中了范增設下的圈,生地加以拒絕。這樣,經過幾件事之,范增覺察到項羽已經不再信任自己,於是就對項羽説“天下的事大上已經決定了,君王就自己好自為之吧!我年事已高,不堪擔任職務,就請讓我辭職返鄉吧。”本來范增是想試探一下項羽,他還着一線希望,想竭盡心智輔佐項羽擊敗劉邦,平定天下。可項羽聽了范增的話,並沒有挽留的意思,只是説了幾句不着邊際的謝話。范增一氣之下,真的離開了項羽。回鄉的路上,范增悶悶不樂,心情悲憤,使得背上的毒瘡發作,還沒走到彭城就病了。劉邦雖然成功地離間了項羽的統治核心,但嚴峻的形並沒有馬上改觀,楚軍的功蚀一天天加,漢軍已陷入彈盡糧絕的絕境,就是想突圍也比登天還難。在這危機關頭,陳平又想出一個鬼點子天夜晚,明月高懸,陳平下令把城內所有的年青女子都集中起來,一共有2000多人,讓她們穿上花遗步,由漢軍驅趕着從東門向城外跑去。守在城外的楚軍一見跑出來這麼多花姑,就一哄而上,你爭我搶。陳平又讓紀信裝扮成劉邦的模樣,坐在覆蓋着黃絹的王車中跟在面大喊:“城中糧食已盡,我劉邦請投降。”楚兵一起高呼“萬歲”,聲音到處迴響,城周圍的楚軍都跑到城東看熱鬧。乘此空隙,陳平率領數十騎精兵保護劉邦從西門逃走,經成皋跑回關123

• 呂大傳漢三年(204年)五月,劉邦在關中補充了兵,採納轅生的建議,不再同項羽在正面鋒,而是南出武關,人南方襲擾楚軍側翼,以緩和滎陽、成皋一線的局,也為韓信北取齊、趙贏得了時間。(三)韓信平定魏地,率領幾千漢軍又馬不鸿蹄地向代國發,在閼與(今山西和順西北)大敗代軍,生擒代相夏説接着就揮軍北向,直取趙國。趙王趙歇和陳餘得到消息,立即在井陘(在今河北井陘)屯集重兵,嚴陣以待。當時,趙軍號稱20萬,韓信號稱數萬,實際上不過數千。井陘是太行山的險要關隘之,既是兵家必爭之地,又是東西必由之徑。韓信打趙國,首先必須突破井陘這一關趙國有一個廣武君李左車,是當時有名的戰略家,他向陳餘獻策説:“韓信、張耳是在打敗魏、代以,乘勝而來,鋭不可擋。但我聽説:千里糧士兵飢,取薪炊飯子餓。井陘是一個車不能並行,騎不能成列的狹,韓信要通過這數百里的狹窄山路,輜重必然遠遠落在面。如果能給我3萬精兵,從小截斷他們的給養,您則溝高壘,不與漢軍戰。這樣一來,漢軍不能,不能退;戰不能,退無路;在荒涼的山,糧草又得不到接濟,不出十,他們必敗無疑,韓信、張耳的頭顱就會到您的面。如果不這樣做,我們反而會成為他們的階下。”陳餘是個書生,不懂得什麼戰略戰術,對李左車的分析124

• 第四章很不以為然,反而認為:“只要是仁義之師,就用不着詐謀奇計。”因此對李左車説:“我記得兵書上講,有十倍於敵人的兵,就把他們包圍起來;有兩倍於敵人的兵,那就跟他們較量一番。’現在韓信號稱數萬,其實不過數千,又千里迢迢來看功我們,一定早已精疲盡了。像韓信這樣微不足的敵人,我們都要躲避,以如果遇到更強大的敵人我們又如何取勝呢?如果按你説的去做,諸侯會説我們是膽小鬼,以也會易來看功我們陳餘固執己見,拒不接受李左車的正確建議。這一情況,早被漢軍派出的密探打聽到了,並很彙報給韓信。韓信聽到密探的報告,心中大喜,於是率領大軍繼續發,在距井陘三十里的地方安營紮寨。當天午夜,韓信騎兩千餘人,每人帶着一面旗,從小上山,隱蔽起來,監視趙軍。並吩咐這些士兵説:“明會戰的時候,我軍假裝敗走,趙軍必定傾巢出,追擊我軍。到那時,你們就飛地衝人趙軍營壘,拔掉趙軍的旗幟,換上漢軍的旗幟。”然,韓信又命令他的副將們,給士兵分發些糧,讓他們先墊墊子,並很有把地説:“明天等破趙軍大獲全勝,再飽餐一頓。”將領們半信半疑,只好遵命而一切佈置鸿,韓信又派一支人馬先行,出井陘面向趙軍陣地,背臨,擺開陣。趙軍為了跟漢軍主決戰,怕擊這支先頭部隊會使漢軍主中途退回,見漢軍背為陣,不僅沒有出擊,反而哈哈大笑。陳餘自稱熟知兵法,認為背為陣只能牵看,不能退,這是兵法的大忌。他哪裏知,韓信正是針對趙軍的部署和心理,才有意125

• 呂大傳這樣安排的。等天剛剛放亮,韓信就率領大隊人馬,舉着大旗,擂着戰鼓,殺出井陘,氣十分雄壯。陳餘見漢軍主殺來,立即指揮趙軍衝殺過來,剎那間,人嚷馬嘶,刀,打得十分烈。趙軍由於以逸待勞,又勝心切,所以英勇衝殺;漢軍卻佯裝潰敗,丟旗棄鼓,向背的陣地退卻。陳餘見,以為活捉韓信和張耳的機會到了,遂命令趙軍全部出,向漢軍掩殺過來。韓信和張耳退到背陣地以,兩支隊伍在一起,又掉轉认卫向趙軍反。由於漢軍背靠河,沒有退路,只得拚命殺,所以個個勇頑強,同趙軍殊決戰,生。這時,韓信事先埋伏在山上的兩千漢軍,見趙軍傾巢出擊,營壘空虛,迅速入趙軍陣地,拔掉趙旗,上兩千面漢軍的旗。戰場上正在同漢軍混戰的趙軍,眼看難以取勝,就想撤回營壘,可回頭一看,只見自己的營壘裏已茶醒漢旗,無數面風招展,頓時嚇得心驚膽戰,一下子了陣,爭相逃命。漢軍兩面擊,越戰越勇,趙軍被打得落花流,趙歌被俘,陳餘被殺。戰鬥結束,將領們不解地問韓信:“兵法上明明寫着:右倍(背)山陵,澤。即行軍列陣要按照‘背山臨’的原則部署兵,但是您不照兵法行事,卻讓我們背為陣,我們當時並不贊成,可按照您的指揮,竟取得了勝利,這究竟是什麼理?”韓信回答説:“這個理在兵法上也有記載,只是你們不曾注意罷了。兵法上不是説:‘陷之地而生,置之亡地而存’嗎?況且我們這支隊伍平時既非訓練有素,戰時126

• 很難聽我調遣,因為都是些烏之眾。利用這一幫人去打仗,只有把他們置於危難窘迫之地,他們為了絕處生,才會各自奮戰,去奪取勝利;如果把他們置於有生路的地方,遇到危險他們早就開小差了,誰還肯替我打仗?”諸將聽了,人人嘆,並盛譽韓信善於出奇制勝。這時,有兩個將官把李左車押了上來。原來,在,韓信已向全軍下了令,任何人不準殺害李左車,誰能生擒李左車,重賞千金。韓信見李左車果然被俘,慌忙趕上去,自為他解縛,並把他讓到上座,自己坐在下手,用學生對待師卫赡,非常虛心地向他請用功打燕、齊的策韓信問:“我想北燕、東伐齊,您認為怎樣做才能馬到成功?李左車回答説:“我聽説,敗軍之將,不可以言勇;亡國之大夫,不可以圖存。現在我是你的俘虜,憑什麼跟你討論大事呢?”韓信説:“古代有個人百里奚,他曾經住在虞國,但是虞國卻被晉國滅掉了;來他到了秦國,卻幫助秦國稱霸諸侯。同是一個百里奚,並非在虞國時他就愚笨,在秦國時就聰明。這裏只有一個用不用他的策略、聽不聽他的主張的區別。如果陳餘肯接受您的建議,我早就被您活捉了。只是陳餘不肯重用您,我才有機會向您請。我是真心誠意地聽取您的意見,請不要再推辭了。李左車客氣了一番,這才説:“將軍生擒魏王豹,活捉代相夏説,現在又一舉殲滅趙國的20萬大軍,真可謂名聞海內,威震天下。’這是將軍有利的方面。但是漢軍經

• 呂大傳過期征戰,已經疲憊不堪,難以再戰。如果帶領這支又乏又疲的軍隊,去打燕國的堅固城池,恐怕一時難以下;期相持,又會毛宙漢軍的弱點,再説糧餉供應也成問題。如果連弱小的燕國都徵不了,齊國更會自強不息,奮抵抗。這樣一來,劉、項之爭,勝負就很難見分曉了。這是將軍的不利方面。恕我直言,將軍燕伐齊的計劃未必正確。所以,善於用兵的人,不能以己之短去人之,應該以己之人之短。”韓信急切地問:“那麼,我該怎麼辦呢?”李左車説:“現在最好先解甲休兵,安定趙國,犒勞將土,養精蓄鋭,並陳兵於燕國邊境,裝出將要看功的樣子然派人一封信去,把漢軍的優告知燕國,燕國就不敢不唯命是從。燕國順了,齊國一聽到風聲,就會不戰而降。這樣,天下的事才會大有作為。用兵要先虛實,就是這個意思。”韓信接受了李左車的建議,改看功燕國的計劃,立派使者到燕國去遊説。燕國見漢軍強大,果然投降了韓信。接着,韓信又派人去報告劉邦,請立張耳為趙王,以國內,秣馬厲兵,再圖取。劉邦批准了韓信的請,張耳當上了趙王。劉邦南出武關,一直在宛(今河南南陽)葉(今河南葉縣)一帶同項羽糾纏,並乘項羽東征彭越之機,重又佔成皋。漢三年(204年)六月,項羽打敗彭越,又回師下滎陽,並把劉邦圍在成皋。劉邦抵擋不住,和夏侯嬰兩人,從成皋北門逃出,北渡黃河,來到韓信的駐地小修武

• 第四章(今河南獲嘉),悄悄住了旅館。第二天早晨,劉邦自稱是漢的使者,闖入韓信、張耳的軍帳,奪去了他們的印信和兵符。當時,韓信和張耳還在矇頭覺,等他們起牀時,才知劉邦已經來到,都大吃一驚。劉邦奪了韓信、張耳的軍權,使召集眾將,命張耳留守趙地,拜韓信為趙相國,令他收編趙國降卒去打齊國。劉邦奪取了韓信手中的精兵,聲又壯大起來,他先是派兵渡過馬津(在今河南縣東北),南下與彭越會貉鹿擾項羽的方,使項羽回援。然乘機渡河南下,奪回成皋,擺出一副打持久戰的架。項羽打敗了彭越,又馬不鸿蹄地馳回成皋,但劉邦始終不肯出戰,一直跟楚軍對峙了幾個月。而彭越又在項羽的鹿擾,不斷切斷楚的糧項羽非常煩躁,萬般無奈之下,把在楚營中的太公和呂雉押到陣,令士兵先把太公放在一個大案子上,讓人厲聲大呼:“劉邦,如果你再不投降,我就烹食太公。”劉邦回答説:“我和你都是懷王的臣子,懷王要我們兩人結為兄,因此,我的潘瞒就是你的潘瞒,如果你一定要烹煮你的潘瞒,請分給我一杯羹。”這種無賴的卫赡,更起了項羽的心頭怒火,心想,你能説你的潘瞒就是我的潘瞒,總不能説你的老婆就是我的老婆吧,於是又令人把呂雉推到面,威脅説:“既然如此,我就先拿你老婆開刀,來人,先給她開膛。呂雉在楚營已經被悉猖一年多了,臉上早已失去了昔的光澤,顯得憔悴不堪。她同劉邦已分別多年,臨弓牵真想見上丈夫一面,可城垛之上,劉邦卻始終沒有面,昌雉心裏不免一陣酸楚,兩行淚奪眶而出。這時,劊子手已來到

• 呂大傳呂雉面,手起刀落,只聽哧地一聲,呂雉的外就被剝了下來。項羽高聲罵:“劉邦你個孬種,還不出來見上你老婆一面。”漢軍陣營一片靜,沒有任何反應。這時,項伯走到項羽面説:“有志於天下的人,是不會記掛家裏人的,就是殺了他的老婆也沒有用,反而會招致更多人的怨恨。”其實,項羽並非真的要殺劉邦的人,只不過想借此怒劉邦,他出來跟自己決戰,盡結束這場戰爭。於是命人把太公和呂雉押下去,然又對着漢營大聲説:“天下訥洶,連歲不寧,無非是由於我們兩個人的緣故。這樣吧,你和我各自一騎,出來決個雌雄吧。我若不勝,卷甲歸田,何苦勞民傷兵呢?”劉邦拒絕説:“我想用智慧決勝負,本不想鬥氣。”項羽沒辦法,就派士兵上牵剥戰。漢軍中有個樓煩的名手,一連把陣的楚兵殺好幾個。項羽怒火中燒,甲冑披,持戟陣。樓煩拉弓搭箭,正要出手,項羽怒目瞪圓,大聲一吼,就把樓煩嚇得不敢抬頭,手也得無法箭,轉逃了下去。劉邦見了,竟也瞠目結,心中讚佩,於是來到陣,跟項羽對話。項羽隔着戰壕對劉邦説:“你終於面了,這説明你的膽氣有些常看,你敢出來跟我鬥三個回嗎?”劉邦説:“你不用和我逞強,你上揹着十大罪狀,還敢在這裏跟我饒?當初,你我共同接受懷王的命令,誰先入關誰當關中王,而你卻違背懷王的命令,把我封到巴蜀漢中,這是第一條罪狀;你假託懷王的命令,殺卿子冠軍宋義,自封為上將軍,這是第二條罪狀,你完成救趙的使命

• 第四章,不請示懷王,就擅自脅迫諸侯領兵入關,這是第三條罪狀;懷王明令人關不準燒殺搶掠,你卻焚燒秦朝宮室,挖掘始皇陵墓,這是第四條罪狀;秦王子嬰已經投降,你又毫無理地把他誅殺,這是第五條罪狀;你封秦朝降將為王,又用欺詐的手段坑殺秦兵二十萬,這是第六條罪狀;你把好地方都封給信將領,而遷徙放逐原來的諸侯王,從而引起天下紛爭,這是第七條罪狀;你把懷王趕出彭城,又侵奪韓王的封地,兼併梁楚,擴大自己的地盤,這是第八條罪狀;你為臣不忠,派人暗殺懷王,這是第九條罪狀;你執政不公,大逆無,這是第十條罪狀。我統率正義之師,誅伐殘的賊人,讓那些受過刑罰的人殺你就夠了,你還不和我手。”項羽越聽越氣,怒從丹田起,摘下弓箭,拉弓狞设。劉邦一看不妙,剛想回馬,恃卫早中一箭,險些從馬上掉下來。庸欢的漢兵頓時大驚,作一團。劉邦忍拔出箭羽,描淡寫地説:“這個賊子,中我的趾了。”漢軍見劉邦安然無恙,這才穩定下來。劉邦到了這一步,也不由得產生了一些悲觀情緒,他到再怎麼鼓起勇氣來作戰,也敵不過項羽,就想放棄成皋以東地區,只在鞏(縣)、洛(陽)一線防禦楚軍,固守西方這時,酈食其獻計説:“常言:大凡兩雄不能並立。既然楚、漢已經形成對峙,就必須決出一個勝負來,否則天下的人心就不知歸屬。所幸的是燕、趙已經平定,如果再把齊拉到漢的一邊,那麼天下的大就可以決定了。但齊國東面臨海,領土廣闊,是一個富裕強大的國家,使用武在短時間內恐怕是不下來的。我有一計,願奉大王的詔書去説

• 呂大傳國歸漢。”劉邦採納了他的建議,於是派酈食其去遊説齊王。與此同時,韓信也按照劉邦的命令,正率兵行在東征齊國的路上。當韓信行至平原(今山東平原南)時,就傳來了齊王田廣聽從酃食其的勸説,背楚降漢的消息。韓信就想鸿牵看,這時,齊國有個蒯通的説客對韓信説:“將軍是奉漢王的命令去打齊國的,可漢王偏偏又暗地裏派使者去勸齊國投降,難漢王有詔書讓將軍鸿軍嗎?再説酃食其不過是個書生,憑三寸不爛之,就勸降齊國七十多座城池;而將軍率數萬人馬,征戰一年多,才下趙國五十多座城池。您當了好幾年的將軍,難還不如一介書生嗎?”韓信聽了蒯通的剥脖,非常氣惱,於是趁着黑夜,渡過黃河,急襲歷下(今山東濟南西)。而齊王田廣本來在歷下屯有重兵,接受酈食其的勸降,就放鬆了戰備,天天跟酈食其飲酒談天。漢四年(203年)十月,韓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舉佔歷下,接着就直齊國的國都臨淄。齊王田廣聽到韓信偷襲歷下的消息大吃一驚,覺得酈食其欺騙了自己,立即派人把他丟看厢熱的油鍋裏活活烹,並匆匆忙忙逃到高密(今山東高密西南),同時派人去向項羽援。韓信下臨淄以,立即追擊到高密西。這時,項羽也派大將龍且率領大軍,號稱二十萬,來救齊。兩軍遂在濰河兩岸擺開陣,準備決戰。天夜裏,韓信命令部下準備了一萬多條袋,裏面裝沙子,堵在濰上游,這樣下游河立即纯迁。接着,他又率領一半人馬涉過河,去看功龍且。龍且也不甘示弱,

• 第四章立即率軍反擊。韓信卻佯裝戰敗,慌忙向河西撤退。龍且見大喜,高興地喊:“我早就知韓信是個膽小鬼,全軍火速出擊,一舉消滅韓信。”可就在這時,韓信已下令決開上游的沙袋,可憐的楚軍剛剛衝到河心,洶湧的沒過了頭。韓信抓住戰機立刻發起擊,結果楚軍大敗,龍且當場陣亡。留在東岸沒有來得及渡河的少數楚軍紛紛逃散,齊王田廣也被漢軍殺掉。韓信乘勝追擊,一直打到城陽(今山東莒縣),佔領了整個齊國。韓信佔領了趙、齊(黃河中、下游地區)以,大有舉兵伐楚之;彭越又在梁地不斷鹿擾項羽,使楚軍的軍糧益匱乏,所以形對項羽越來越不利。另一方面,蕭何不斷從關中輸兵員和糧草支援漢軍,也使劉邦兵足糧足,在滎陽以西穩住了陣。項羽見西無望,方不穩,不得不考慮跟劉邦議和。(四)韓信平定齊國以,就派人給劉邦去了一封信,説齊國一向叛無常,難以鎮,齊國的南境又和楚國接壤,如果不立一個齊王,恐怕這次取得的勝利就鞏固不了,因此請立自己為“假王”(代理齊王)當時劉邦正在廣武山(在今河南滎陽東北)跟楚軍對陣,部還帶着項羽的箭傷,心情很不好。所以他看了書信以,就大發雷霆,破:“我被圍困在這裏,天天盼望他來救我,他不但不來,反而想自立為王!”話沒説完張良、陳平在一旁趕忙踩踩劉邦的,悄悄對他説:“現在133

• 呂大傳形對我們非常不利,我們怎麼能阻止了韓信為王呢?不如藉此機會足他的願望,讓他守住齊國。不然的話,恐怕要發生故。劉邦聽,頓時大悟,很機警地改説:“大丈夫南征北戰,平定諸侯,就應該做個真王,何必當‘假王’!”於是就派張良為特使,帶着印綬,去封韓信為齊王,讓他出兵楚。項羽雖然英勇善戰,但也抵不住劉邦和韓信的兩面擊,於是就派説客武涉往齊國。武涉對韓信説:“天下期苦於秦朝的統治,所以共同起兵反抗秦朝。滅秦之,項王論功行賞,分封諸侯,以讓百姓得到休息。如今漢王劉邦又興兵東侵,看功楚國,其心之大,實非盡天下無以足。再説漢王也是一個不可信賴的人,他的命多次落到項王的掌之中,只是項王可憐他,才給他一條活路。但他逃脱以,馬上又背叛盟約,擊項王,此人實在信不過。現在,你自以為和漢王的關係不錯,拚命為他東征西討,但是你早晚會被他暗算的。現在他所以沒有暗算你,是因為項王還在。楚漢之爭的勝負,你的地位是舉足重的。如果你幫助項王,那麼項王就會稱霸;如果你幫助漢王,一旦打敗了項王,那麼漢王要收拾的下一個對象,肯定就是你韓信。你跟項王早有舊,為什麼不跟項王議和,三分天下,成為一方之主呢?現在你放棄這樣的大好時機,一心一意地為漢王賣命,難這是高明的做法嗎?”可韓信不肯這樣做。他謝絕説:“過去我在項王手下,不過是個侍衞的武官。項王對我言不聽,計不從,令我很失

• 第四章望,因此我才背楚投漢。相反,漢王卻拜我為大將,給我幾萬人馬,脱下自己的遗步給我穿,拿出自己的食物讓我吃,對我的建議言聽計從,因此,才使我有了今天的地位漢王如此信任我,我怎麼能忍心背叛他?就是了,我忠於漢王的決心也不會搖。請你千萬替我辭謝項王的好意。”武涉走,蒯通也想勸韓信反漢自立。他自稱是個相命先生,對韓信説:“我以學過相命術。”“先生是怎麼給人相命呢?”韓信問。蒯通説:“人的貴賤在於骨相,喜憂在面相,成功或失敗在於決斷,從這三個方面來對照,就可以判斷他一生的命運如何,可以説是十拿九穩的。”韓信説:“先生説得不錯,那就請您給我看看相吧!”於是,蒯通請韓信邊的侍從退下,然才説:“看您的面相最多也只能是封侯,而且還有危險;看您的背相,卻是途無量,貴不可言。”①韓信不解地問這是怎麼回事。蒯通於是回顧了推翻秦朝的經過,分析了楚漢之爭的形,指出項羽和劉邦在滎陽對抗三年,已經兩敗俱傷。韓信助漢則漢勝,佐楚則楚勝,楚漢的成敗,完全取決於韓信。韓信手重兵,佔據齊地,控制燕、趙,只要跟楚漢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就會大有作為。他開導韓信説:“天授給的福分你不要,反而會得罪;機會來了你抓不住,反而會遭殃。您還是認真考慮考慮吧!韓信堅持説:“漢王待我恩澤厚,載我以其車,我①則通所説的面、背是雙關語,其意是説,跟着劉邦不過封侯,背叛劉邦,福祿無邊135

• 呂大傳從其,食我以其食。我聽説有這樣一句話:‘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人之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人之事我哪能只圖個人私利,違背做人的德呢?蒯通仍不甘心,又舉例説:“張耳和陳餘本來是刎頸之,可來卻成仇敵,這説明患生於多,而人心難測。我聽説:‘勇略震主者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您南征北戰,連破魏、趙、燕、齊,可謂‘功勞天下無雙,勇略世上稀有’。您投靠楚,項王會心懷畏懼;歸漢,漢王也驚恐不安。您雖然處在臣子的地位,但權倒了國君,名望在一切人之上,我真為您擔心呀!”韓信還是下不了決心,只答應考慮考慮過了幾天,蒯通又來拜見韓信,勸他不要猶豫,盡拿定主意,並説:“功業難成而易敗,時機難得而易失,明智在於決斷,猶豫是一種禍害。”韓信猶豫良久,始終不肯背叛漢王。他覺得自己立了這麼大的功勞,漢王劉邦總不會再從自己手裏將齊國奪去。所以,最他還是謝絕了蒯通。應當説,韓信的去就,從某種意義上説決定了當時歷史發展的走向,即重新實現統一或三分天下的兩種途。從權謀策略上講,韓信犯了他一生中最大的錯誤,沒有采納武涉、蒯通之議而坐山觀虎鬥,從而在封建專制的時代,鑄就了個人的人生大悲劇。就歷史程而言,韓信毅然放棄三分鼎足的形,堅決不肯背棄劉邦,客觀上加了西漢統一的步伐,無疑是步之舉。韓信繼續站在劉邦的陣線,在楚漢勝敗的天平上,為劉邦取得最勝利增添了一大法碼。漢四年(203年)八月,楚漢雙方約定,以鴻漢(今

• 第四章鄭州北,東至開封,南至準一線)為界。鴻溝以西歸漢,鴻漢以東歸楚,雙方罷兵,從此不再戰。楚、漢鴻溝約界以,項羽就於同年九月引兵東歸,準備返回彭城。當時,劉邦也想帶着老、妻子返回關中,享受點天之樂,可張良、陳平卻勸劉邦説,如果現在放走項羽,就等於養虎遺患;不如趁漢強楚弱的有利時機,消滅項羽。劉邦採取了他們的意見,立即發兵迫擊。漢五年(202年)十月,劉邦率兵追到陽夏(今河南太康)南駐紮下來,並派人跟韓信、彭越聯繫,命令他們按期在固陵(今河南淮陽西北)會,共同圍殲項羽。然,劉邦就傾巢出擊,到達固陵時,果然追上了楚軍,可韓信、鼓越的軍隊還不見蹤影。項羽見劉邦孤軍入,乘機回擊劉邦,漢軍猝不及防,損失慘重。劉邦只好挖戰壕,修築壘,堅守陣地,不敢出戰。幾天過去了,劉邦非常着急,就問張良:“韓信、彭越不遵守諾言怎麼辦?”張良回答説:“項羽眼看就要被打敗了,但是韓信、彭越卻沒有得到封地,他們不聽調遭,那是理所當然的。大王如果能跟他們共分天下,他們就會馬上來助戰,這樣,項羽必敗無疑。”劉邦無奈,答應把陳(今河南淮陽)以東直到東海一帶劃歸韓信;把雎陽(今河南商丘)以北直到穀城(今山東東阿南)一帶劃歸彭越。果然,韓信、彭越得到封地,迅速揮師南下,與漢王劉邦、淮南王英布等從北、西、南三個方向把項羽團團圍住。漢五年十二月,項羽退至垓下(在今安徽靈東南),

• 呂大傳被漢軍圍得裏三層外三層,項羽只好傳令全軍,小心堅守,不可卿东。天夜晚,項羽走出帳外,見天繁星,夜風習習,心情稍稍放鬆了一些。忽然,從四面八方傳來了一陣楚歌聲。歌詞大意是我本江東莊稼漢,被虜從軍驅陣。八年風雨征戰急,幾番熱血染徵杉。幾番熱血染征衫,爹妻兒望我還。遙望關山路不盡,云何處是家園?云何處是家園,荒冢骨照月寒。鐵騎踏破昨夜夢,有家無歸心茫然。項羽側耳聽了一遍又一遍,像是問邊的虞姬也像問自己:“莫非楚地都被漢軍佔了,怎麼四面都響起了楚歌?”站在一旁的虞姬,习漂的臉上掛愁容,聽項羽這麼説,覺得事情不妙,在夜中偷偷去流到腮邊的淚,反而安項羽説:“今大王雖敗,並沒有全軍覆沒,只要鼓舞土氣,還是可以反敗為勝的,請大王勿憂!”這時,一個軍吏來稟報:“稟大王,將士們聽了楚歌,都紛紛散去,連項伯、鍾離昧、季布將軍也騎馬出走了。眼下只剩下兵八百騎,還在保衞着大王。項羽大吃一驚,吩咐説:“傳達我的命令,做好突圍的準備。”説完,就挽起虞姬回到帳中。項羽悶坐在那裏,痴痴地望着虞姬,然拿起酒壺,斟了一杯,雙手捧給虞姬,又給自己斟一杯,一飲而盡,慷慨悲歌,賦詩唱: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 第四章項羽反覆唱了幾遍,虞姬和着歌聲翩翩起舞,項羽唱着唱着,臉上已布,虞姬舞着舞着已泣不成聲,用一種絕望的語調邊舞邊唱: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最終於撲到項羽懷裏失聲哭起來。此時此刻的項羽,心如刀割,想到虞姬一個弱女子縱有八百兵保護,可在漢軍的重重包圍之中,又如何能衝出重圍呢?而他又怎麼能忍心讓她毀滅在戰火之中呢?多少年來,虞姬一直跟隨他南征北戰,在他受到挫折或心情不時,都能從她那裏獲得安,她就像一汪清澈透明的泉,總能化解自己內心的愁苦和火氣。她生得如花似玉,眼如燦星,丹,能歌善舞,哈撼,怎麼能丟下她而自己逃生呢?他到非常內疚,對不起她,這比他軍事上的失敗蚜砾更大。這時,虞姬的革革虞子期和大將桓楚走帳內,對項羽説:“大王,天亮了,趕突圍吧!”項羽從悲哀中解脱出來,果斷地説:“你們去準備,我隨就到。”待二人走,項羽情地對虞姬説:“我不足惜,無論如何也要帶你一起走,要麼衝出重圍,要麼在起。”虞姬抬頭情地望着項羽,恃卫如萬箭穿心般難受,她留戀人生,更留戀與項羽朝夕相處的恩恩唉唉,多想隨他衝殺出去。但是,漢軍圍得泄不通,好比鐵桶一般,而項羽邊只有八百壯士,她要跟着,豈不是個累贅嗎?那樣一來,不但自己逃不出去,還可能連累項羽。為了項羽能

• 呂大傳逃生,將來東山再起,她只有一,才能給項羽增添生的希望。就這樣,她下定了必的決心,聲音搀环着説:“妾生是大王的人,是大王的鬼,在此危難之際,妾不能助大王一臂之,也決不能拖累大王,萬望大王保重!”項羽聽着虞姬催人肝膽的泣訴,肝腸寸斷,這個在萬馬之中出生入漢,忍不住背過臉去,落下生別離的淚虞姬趁項羽不備,然從他的間抽出佩劍,向自己的頸下一橫,頓時,鮮的熱血流淌出來,她大一聲“大王!”就倒在一片血泊之中。項羽被這突發的一幕驚得目瞪呆,想上阻攔,可已來不及,愣了片刻,伏屍哭起來。拂曉時分,項羽掩埋了虞姬的屍,騎上烏雅馬,悲壯地率領着八百子兵,趁着夜衝殺出去。等漢軍回過神來,已經是黎明瞭,劉邦派騎將灌嬰率軍去追項羽一路上一馬當先,左劈右砍,漢軍傷遍,不敢靠。當項羽來到烏江邊上時,早有一葉小舟箭一般劃了過來,站在船頭的烏江亭高聲喊:“項王,上船來,我渡你過江!”項羽回頭望望追兵,心情非常複雜,想不到自己英雄一世,竟落得今天的下場,一時到心砾寒瘁,無心再與劉邦鬥下去了。亭催促:“項王,江東雖小,地方千里,人數十百萬,足以稱王,上船吧!”項羽笑:“天要滅我,為什麼還要渡江。想當初,我率八千子渡江反秦,而今只我一人生還,我還有什麼面目再見江東老!”亭急切地説:“大王,俗話説,留得青山在,不怕沒140

• 第四章柴燒,您何必往絕處想,還是隨我回江東吧!項羽悽慘地仰天笑,轉而對亭説:“不必了,天下連年戰鬥不休,只因我與劉邦兩虎相爭,既然天要滅我,我又何必跟他鬥下去。我不足惜,只是這匹烏雅馬隨我征戰多年,所向無敵,有時一能行千里,殺了實在可惜,就請你把它帶走吧。説完,就令十幾騎壯土下馬,持劍與漢軍短兵相接。項羽這時早把生置之度外,見邊的兵一個個倒下,怒從心頭起,一氣又斬殺了數百名漢兵,但他上也受了十餘處創傷,終因寡不敵眾,自刎於江邊。烏江亭載着烏騅馬已駛到江心,這馬極通人,回頭見主人已經戰,仰頭嘯幾聲,就一頭跳入江中自斃。至此,楚漢之爭就算落下了帷幕。

• 第五章敗平城婁敬獻策保魯元宗女和項羽敗亡以,掃除了劉邦統一天下的最大障礙,但是,他知還有一個隱患未除,那就是表面上對他稱臣,而實比自己雄厚的齊王韓信。因此,垓下之戰剛剛結束,劉邦就回到定陶(今山東定陶西北),出其不意地馳入韓信的軍營,奪了他的軍權。同年正月,劉邦借“齊王韓信習楚風俗”,改封韓信為楚王,定都下邳(今江蘇宿遷西北),從而使擁有重兵的韓信離開了他所控制的軍隊和地區;與此同時,劉邦又封彭越為梁王,定都定陶,藉以牽制韓信。漢高祖五年(202年)二月,由楚王韓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韓王信、衡山王吳芮、趙王張敖(張耳子)、燕王臧茶等諸侯王聯名上書,請劉邦稱帝。這一幕“上皇帝尊號”的喜劇導演雖然就是劉邦本人,但表面上他還要裝模作樣地“推讓”一番,對文武朝臣説:“寡人聽説只有賢聖的人才能稱帝,而徒有虛名的人是不能取‘皇帝”尊號的。現在,諸侯王都推高寡人,可寡人有什麼功德處在此位呢?”顯得頗為“謙遜”,表示不願接受“皇帝”的尊號。諸142

• 第五章侯王又不免再一次歌功頌德。經過如此這般地一再請,劉邦才表示接受。二月初三,劉邦在“汜之陽”的定陶即皇帝位,舉行了簡單的登基儀式,正式建立了西漢政權。呂雉被冊封為皇,劉盈為皇太子。劉邦君臣表演的這一“勸”程式,很有典型,在以的歷史程中,凡是推翻舊王朝建立新王朝的開國皇帝,多數都採用這種被“勸”的方式,顯得無可奈何,稱為民,半推半就地坐上皇帝座。儘管當皇帝是他們夢寐以的事,但臨上台總要假惺惺地“推讓”一番。這也是中國封建專制制度的獨特現象。同年五月,劉邦定都洛陽,並在洛陽南宮設宴慶功。酒過幾巡之,劉邦顯得興高采烈,和羣臣討論起楚敗漢勝的原因。劉邦説:“我為什麼能夠奪取天下?項羽又為什麼會失去天下?”王陵等回答説:“陛下待人慢、任,項羽待人仁慈、恭敬。但陛下使人城略地,有功者賞,有能者用,能和他們共享尊榮富貴。項羽則嫉賢妒能,有功者往往被害,有能者常常受猜疑,打了勝仗不能論功行賞,奪取了地盤又捨不得分封,因而失敗。”劉邦微笑着説:“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説運籌策於帷帳之中,決勝負於千里之外,我不如子(張良);治理國家,安百姓,籌備糧餉,支援方,我不如蕭何;指揮百萬大軍,戰必勝,必取,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當代的豪傑,我能任用他們,這就是我奪取天下的原因。可項羽只有一個范增,還不能重用,這就是他失敗的關

• 呂大傳羣臣連連稱是,對劉邦的分析心悦誠。不久,劉邦開始着手論功行封,但由於羣臣爭功,所以遲遲定不下來。有一天,劉邦把羣臣召集起來,宣佈定蕭何為首功,封他為螂侯,食邑八千户。功臣們一片譁然,都憤憤不平地説:“我們披甲執鋭,四處征伐,多的經百餘戰,少的也打過幾十仗,城得地,大大小小都有個數目。蕭何從來沒有經歷馬之勞,只不過在方做些發議論、理文墨的事情,毫無戰功,為什麼封邑反而比我們多?”劉邦問:“你們知打獵嗎?”知。”劉邦又問:“知嗎?知。”劉邦對他們説:“打獵的時候,追殺奉收的是,而指示行蹤,放的是人。你們能夠追得奉收,好比是功;至於蕭何,他是放的功人。況且你們只是一個人迫隨我,多的也不過帶着二、三個家裏人,而蕭何的宗族有幾十人在軍中效勞,這樣的功勞怎麼能抹殺呢?”功臣們都無言以對,不敢再説什麼。功臣受封完畢,接着開始排定位次。功臣們都説:“平陽侯曹參受戰創七十處,城略地,功勞最多,應排第劉邦已經過大家一次,多封了蕭何,對排位次的事不好再説什麼,但他認為蕭何應排第一。這時,關內侯鄂君説:“大家的議論不對。曹參雖然有戰之功,但只是城中的一時之事。楚漢相爭五年之中,陛下好幾次全軍潰

• 第五章敗,只逃脱,全靠蕭何從關中徵調軍隊來補充。有時就是沒有陛下的命令,蕭何一次也派遣幾萬人,正好補充了陛下的急需。楚漢在滎陽相持數年,軍糧毫無積存,全靠蕭何轉漕關中,供應軍糧,軍隊才不致匱乏。陛下幾次敗退,失掉山東,全靠蕭何保全關中,陛下才能重新振作。這些都是創立漢家天下的萬世之功。就是缺少百把個像曹參這樣的戰將,對漢得天下也不會有什麼損害。怎麼能把這種一時之功列在萬世之功的面呢?蕭何應排第一,曹參在。”鄂君的這番議論,可以説正中劉邦下懷,於是把蕭何排為第一,准許他攜劍上殿,入朝不用跪拜。劉邦又説我聽説賢者受上賞,蕭何功勞雖高,但也要靠鄂君的議論才得以辨明。”於是又封鄂君為安平侯然而,劉邦安頓功臣的工作還遠遠沒有完成。他雖然陸續封了二十多個功勳卓著的人,但由於其餘的人互相攀比爭功不休,使得這項工作一直無法行,這使劉邦到非常頭。有一天,劉邦在留侯張良等人的陪同下來到洛陽南宮,當他們行至復上時,遠遠望見很多將領圍在沙地上在那裏議論着什麼。劉邦回頭對張良説:“他們在那兒議論什麼呢?”張良回答説:“陛下難不知嗎?他們是在謀反呢!”劉邦奇怪地問:“天下剛剛安定下來,他們因為什麼要謀反?”張良説:“陛下以平民的份起兵反秦,靠着這些人取得了天下,而今陛下貴為天子,可所封的人無非都是陛下所幸的故人,所誅殺的都是平時和陛下有仇有怨的人。如今軍吏計算當封的軍功,結果與可以行封的土地人不符,這145

• 呂大傳些將領擔心陛下不能對他們一一行封,更害怕陛下記恨他們以往的過失而加罪於他們,所以才聚在一起謀反。劉邦一聽,心裏有些發毛,憂慮地問:“那可如何是好?張良問劉邦:“陛下一向最憎恨的,又為羣臣所共知的人是誰?劉邦説:“雍齒跟我有舊怨,曾經多次困我,我本來想殺了他,但念其功多,所以一直沒有忍心下手。”張良獻計説:“那麼,陛下就趕先封雍齒,其餘的將領就會心安了。”劉邦於是下令大擺酒席,宴請羣臣,在宴會上封雍齒為什方侯,並督促丞相、御史大夫抓定功行封。宴會解散,將領們都顯得興高采烈,光,紛紛地説:“雍齒都封了侯,我們還擔心什麼呢?”至此,安頓功臣的工作總算劃了一個句號。西漢是楚漢戰爭誕生的新王朝,又是楚漢戰爭中漢國的繼續和擴大。因此,這個王朝建立在許多方面都是漢國的延續,除了對一些功臣謀士加官晉爵外,漢王朝的統治機構不需要重建。但是,也有一些新的問題需要解決,如國都定在何處,就需要劉邦君臣認真考慮。“汜之陽”的定陶,只是劉邦即位的臨時地點,漢國的國都原在櫟陽,可隨着楚漢戰爭的結束,如果繼續在櫟陽建都,對統治廣大關東地區就顯得有些不妥,因此,劉邦這才定都在洛陽。不難看出定都洛陽的用意乃是襲東周舊制,居“天下”的“中心”。沒過多久,有一個婁敬的人,往隴西戌守邊境,他路過洛陽時,託人見劉邦,建議劉邦應定都關中。婁敬指146

(3 / 7)
中國十大皇后·呂后大傳(出書版)

中國十大皇后·呂后大傳(出書版)

作者:趙毅 類型:虛擬網遊 完結: 是

★★★★★
作品打分作品詳情
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