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分節閲讀 9
疏。缘境断。第八能所断证即离别中。相即之义故。十地经云。非初非中
。论释义云。是断结相。此智
漏为初智断。为中。为
。非初智断。亦非中
。偈言。非初非中
。故云何断耶。如灯之焰非唯初中
。
中
取故。谓唯取
时。则
能断。三时总取方说能断假三时。断则无定
。何者初若能断。
假中
。
若能断。
假初中。既假三时故知无
。
推征。三皆
断。是故经言非初非中
。由三时无断方能断结。是故论云
中
取。故论主总取三时。方显三时无断。经论言反。意乃相成。经则约
。论则约相。
相无碍。方能断结。
意如此。而疏有二节。初总明无断之断。
别明
证之相。今初。文亦影略。若约缘境。
二而二有能所照。二而
二即智证如。若约断
二而二。有能所断。以能断是智。所断是
。
智
无二
故。故名
二。故涅槃云。明与无明其
无二。愚者谓二。智者了达知其无二。无二之
即是实
相故。有能所断即名为二。二而
二。说为
证。证者以能
所故。
即如故。疏。照
无本
。别明
证之相。谓智有二能。
能断
。二能证理。
说断
。今明证理。照
无本即是智
者。寻此妄
。都无
本。非
非外亦非中间。三世推
都
可得。从无住本颠倒妄生。既以无住而为其本。则无本矣。无住之本即实相异名。故此
本
是智
。智
无二
也。照
无自。即是证如者。即此智
。本唯无念。
能自立。因
说智。智
自名。智无自
。即是如
。无心存智。是曰证如。若以智
如。非证如矣。疏。非智外如为智所证
。反成
义。智即是如。如即是智。法界
然曰如。
而常照曰智。岂离
外别有智耶。
二句举智收如。智外更无如矣。
二句举如收智。如外岂有智耶。若智外有如。智则收法
。若如外有智。真如则
遍智中。举
全收。
容相并。此即回向经文。更有文云。无有少法与法同住。则显法
无容并真。二既
存。
亦奚立。如斯断证唯实
宗。
同
宗决有断证。
记住【鹿舞文庫】:LUWUKU.COM
疏。世世智依如
藏
。第九佛
。无为有为别中。无为义也。文中有二。先
所以。若法相宗从生灭识生则是有为。今依如
藏。所依常故。能依亦常。始谓始觉。本谓本觉。本觉理有众许是常。始觉修生。义同无常。今以始觉同于本觉。无复始本之异。岂无常耶。若是无常。何得而言无有始本之异。以
常
无常故。今言
异。明即是常。疏。则有为无为非
非异者。以约修生义同有为。全同藏
故。即无为本觉义同无为。始觉即是有为。今说始本。明其
。始本无二。明其非异。化
已
。正显无为。化
最劣。尚是常住。报
更胜。安得无常。化
即常。此义乃是涅槃经文。故彼经云。吾今此
。即是常
法
。恐
谓言但是
断之常。非凝然常。凝然常者。即是法
。今云即是常
法
。明知化
即法
。凝然常也。
堕诸数。即净名经
子品云。佛
无为
堕诸数。以诃阿难谓佛化
有小疾故。
举二经明化
常。
况于报
。即
之智者。若
外有智
常。智无常即
之智。
既四相
迁。智亦无能迁矣。智若可迁。
亦可迁。以相即故。故涅槃第二云。若有善男子
护正法。勿说如
同于诸行。
同诸行。唯当自责。
今愚痴未有慧眼。如
正法
可思议。是故
应宣说如
定是有为。定是无为。若正见者。应说如
定是无为。何以故。能令众生生善法故。生怜愍故。如有女
在于恒河。为
念子而舍
命。善男子。护法菩萨亦应如是。宁舍
命
说如
同于有为。当言如
同于无为。以说如
同无为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彼女
得生梵天。何以故。以护法故。云何护法。所谓说言如
同于无为。善男子。如是之
虽
解脱。解脱自至。如彼女
梵天。梵天自至。乃至(云云)文殊师利。外
见可说如
同于有为。持戒比丘
应如是于如
所生有为想。若言如
是有为者。即是妄语。当知是
入地狱。如
自
于己舍宅。文殊师利。如
真实是无为法。
应复说是有为也。如是等文诸经皆有。涅槃中意。初则为与无为。二俱
遣。
于此二中宁说无为。
应宣说是有为也。今明三
既得相即。为与无为本融。如此解于如
。是为真实观佛。余义至
当明。
疏。如是义类。结广从略。兼示法源。令知有据。
疏。四类中总
说法相。唯辩真
等者。意云但诸经中。
向辩真
之
。即属顿
。疏。亦无八识差别之相等者。八识心王尚无差别。况心所
岂当有耶。心生即种种法生。心灭即种种法灭。故起信论云。
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心念则无
切境界之相。是故
切诸法从本已
。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
异。
唯是心故名真如。以
切言说假名无实。但随妄念
可得故。故疏云。
切所有唯是妄想。疏。
切法界唯是绝言者。又拂
真
。辩离言真如。故起信论次文即云。言真如者。亦无有相。谓言说之极。因言遣言。此真如
无有可遣。以
切法悉皆真故。亦无可立。以
切法皆同如故。当知
切诸法。
可言说
可思念。故名真如。故疏云。
皆是绝言也。言切法界者。界者
义。以
切法
皆离言故。亦通四种法界。皆
可说故。名无得
之功。
无当名之实故。理本无言故。事理
彻。
可作事理说故。事事相即。
可作
多等说故。名名
。
可以
名詺故。理圆。言偏。言
及故。无有
法非实相故。疏。五法至
遣者。即如楞伽。虽明五法。名相妄想正智如如五皆
。
何者谓迷真如以成名相。妄想是生。悟名相之本如。妄称智。则无名相妄想。唯如如智矣。智因如立。智
亦
。如假智明。本
常
。故并
矣。况八识约事。皆缘生
。因有
法。说二无
。
尚叵得。无
宁存。故中论云。诸佛或说
。或说于无
。诸法实相中。无
无非
。故
遣也。诃
者。谓以心传心
在文字故。劝离者。
乃有二义。令离
。成
诃
。二令离法。法虽无量
心。离心心如。离
如。故今皆离。则契心
离妄念矣。毁相约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故。泯心约智。了境相
。假称为智。相既
有。智岂有真。心境两亡则皆泯绝。心无心相即是真心。故说生心即妄。
生即佛。言生心者。非但生于余心。纵生菩提涅槃观心见
。亦曰生心。
并为妄想。念想都。方曰
生。
照现
。岂
名佛。故达磨碑云。心有也旷劫而滞凡夫。心无也刹那而登正觉。言心无者。虽了心
。
生于了耳。故
经云。
切法
生。
切法
灭。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
。言如是解者。如
生解而无解相。非谓
解于
生耳。疏。亦无佛无
佛。无生无
生者。重拂
迹。为迷众生。言即心即佛。
既无众生。何曾有佛。故经云。平等真法界。无佛无众生。执佛言无佛。非谓是无佛。故云无佛矣。则遣之又遣之。若少有所得。皆是妄想。故佛藏经第
云。舍利弗。乃至于法少有所得者。则与佛诤。与佛诤者。皆入
。非
子。是吾法贼。又只詺无佛以为真佛。故言无
佛矣。故
经云。
即是佛。
可得思量。若有生心。生心是妄。
故说生。佛尚
有。何有无生。作无生解。还被无生之所
缚。故云无
生矣。又
切法
生。则般若生故。云无
生则生与
生。反覆相遣。亦反覆相成。唯亡言者可与
。虚怀者可与理通。冥心者可与真
。遣智者可与圣同。故引净名默住。以显
二是也。然净名第二入
二法门品。
有三十二菩萨。各说
二法门。
问文殊师利云。
何等是入二法门。文殊师利曰。如
意者。于
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
二法门。于是文殊师利。问维
诘言。
等各自说已。仁者当说。何等是入
二法门。时维
诘默然无言。文殊师利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
二法门。然此经意。
相成。共显
旨。若辩优劣。或三重四重。言三重者。
诸菩萨以无二遣二。
则是以言显法。似有二可说。
是对二明
二。非绝待也。二文殊以言遣言。明无
二可说。令亡言会旨。三维
诘以无言显理。谓本自无言。
须更遣。故为三也。而言四者。文殊师利以言印彼。又明言即无言。非
离耳。若
者。然
三段反覆相成。但为
义。初文殊以言显无言。次净名以无言印言。
文殊以言印无言。三段二
共显绝言之理。
故三十二菩萨以无二遣二。
二
士以无言遣言。则但有二节。若更
者。若无诸菩萨以言遣二。
有绝言何由显理。是则
诸菩萨假言显理。
二
士以无言显理。言与
言
亡。皆真
二矣。故虽三节
致无违。今取最
。故云如净名默住也。
疏。五圆等者。义广理
。非略可
。故彰其宏奥。别立
门。然在立
之终。故须略举。言十十法门者。
法门。
法中。多明十故。十
十忍十眼十通十种玄门。
十所以表义无
。彰异余宗。故文文之中多皆十句。
十句。六相圆融方显
圆。广如
辩。如经宗辩者。即是第六宗趣门也。第四总相会通中。文多易了。随难则释。疏。三者三四二
。虽则泯二异
者。三即终
。四即顿
。此之二
俱明
乘。故云泯二。则异
始
存三乘也。而言虽者。虽明
乘。由是对三显故同
二
。亦入屈曲之数。则
四
皆屈曲收。
之
方是平
。故顺印公。
疏。此三亦顺四乘者。初小乘。次
三乘。此二皆是三乘
。摄以初小乘。即三乘中之小乘故。
三是
乘故。为四乘也。又梁论
。证成三
之义。
会三乘
乘文中已引。及妙智经部异执记。并如
引。
疏。中间三
存三泯二别者。始终顿三名为中间。以初有小乘。
有圆
。故名中间。而始
存三故。别为
。终顿二
泯二是同故为
乘。即
终顿二
也。
疏。二约历位无位别者。始终二皆悉历位。顿
历。故
始终以为渐
。余皆如名者。
小乘
。二渐
。三顿
。四圆
。则渐是新加余三如本名也。
疏。然取多分。遮外难也。恐有难云。既破昔
许指于
经以为
。如何
立
中。亦云如法华等。故今通云。从多分说所以略指。实
局判
经以为
故。
所以云。以
经中容
多故。
开
遍收。理无
。依此亦可总判
言。若唯为
难见
。非判
也。若
判者。当渐开之。且分为二。
方
。二真实
。故法华云。开方
门示真实相。亦即半
。又方
即随
意语。真实即随自意语。又方
是三乘。真实是
乘。然诸经中对小显
。即以二乘为方
。
乘为真实。若对权显实。则以三乘为方
。
乘为真实。则于方
之中更分为二。
小乘。二
乘。就真实中亦分为二。
行布。二圆融。行布即始终之
。圆融即是圆
。又小乘居然是别。
乘之中有多差别。
直显
乘。如华严。二开权显实。如法华。三会权归实。如涅槃。四斥权赞实。如净名思益。五权实
明。如诸般若。六带权说实。亦如般若。七带实明权。亦如般若。胜鬘小似法华。央掘小似涅槃。于
七中有似其类之经。各以类摄。若就
乘分宗。亦可有四。
法相差别宗。多说相故。二相想俱绝宗。多约
故。三
相无碍宗。事理相即故。四圆融
德宗。以理融事故。故如
圣
意趣无边。
可局执。今且依于古
。如疏明耳。
疏。本末同时始终类者。本是
乘。末即小乘。三乘然非
。从初得
。迄至涅槃。此三类
。同时并行。故云本末同时。言始终
类者。若小始终俱小。若三则始终俱三。若
则始终俱
。故云始终
类。各无异说。然有三位
。别
其故。
疏。然此三类依于此世。拣滥。恐有执言。小乘始终定者。岂非定
声闻。故云谓非
多世同闻
类。以容转
器故。亦非通取
定
。
约
世
类定者。
疏。如现品
照
。文甚分明。此应广引。
疏。约机各是类之机者。拣滥也。非是
先
。
小故。若
则明先小
。乃摄末归本门中有之。故摄末归本门有二类
。
者
备历小
。如四
声闻等。二者先禀小
。未必
时禀
。以小
定故。而闻
时说
故。异
始终俱小。
禀
未必
从小
。以有顿悟机故。而知先
说小故。非始终俱
。
疏。法华亦云初转四谛者。即第二经诸天说偈云。昔于波罗奈转四谛法。分别说诸法五众之生灭。今复转最妙无
法
。是法甚
奥。少有能信者等。
疏。之四门者。通结
也。所以此中结者。
之四门义已略周。藏和尚立但有
四。今疏顺彼且将略毕故。此结之
之六门复傍收异义。以显玄奥。
疏。更有类机
。
牒列
之四门。生起第五。明第五门非
四摄也。疏六显密同时者。是天台八
中。秘密
定之二
也。
疏。七时顿演者。如
于
语言中。演说无边契经海。无论小
三
显密。
刹那中皆
演耳。
疏。八从初得等者。即
无言门。谓涅槃楞伽等经皆有此说。涅槃二十六云。若知如
常
说法。是
名为
足多闻。
般若四百二十五云。
从成佛已
说
字。汝亦
闻。五百六十七云。众生各各谓佛独为说法。而佛本
无说无示。净名第
云。其说法者。无说无示。其听法者。无闻无得。佛藏经第
念佛品云。佛告舍利弗。
能通达
切法者。
皆为言说所覆。是故如知诸语言皆为是
。乃至少有语言
得真实。
所引经。但明
说。未
说所以。若楞伽经兼
所以。故第三云。
慧复
佛言。如世尊所说。
从某夜得最正觉。乃至某夜入般涅槃。于其中间
说
字。亦
已说当说。当知
说是为佛说。
慧
佛言。世尊。如
应正等觉。何因缘故。说言
说是为佛说。佛告
慧。
因二法故作是说。云何二法。谓缘自得法。及本住法。是名二法。因此二法故。
作如是说。云何缘自得法。若彼如
所得
亦得之。无增无减。缘自得法。究竟境界。离言说妄想。离文字二趣。云何本住法。谓古先圣
如金银等
。法界常住。若如
世。若
世。法界常住。如趣彼城
。譬如士夫行旷
中。见向古城平坦正
。即随入城受如意乐。
彼有偈云。某夜得
。至某夜涅槃。于此二中间。
都无所说。缘自本住故。
作如是说。彼佛及与
。悉无有差别。有云佛无
声。总有五义。
遮
显德。二真俗二谛。三传古非作。四悲愿所成。五本质影像。初者为遮
患。故云
说。约显实德故说非无。如十卷楞伽第八云。如
说堕文字法。若
言如
说堕文字法者。此即妄语。
佛论第二云。如
无有
声
相功德可得。兜率偈云。
非是佛。音声亦复然。亦
离
声。见佛神通
。此
皆显有
失之
声。则佛非有。无
失之
声。则佛非无。二真俗二谛者。真谛离相故明无说。俗谛随机故非无说。仁王观
品云。若有修习说听。即无说听。如虚
故。法同法
。
切皆如也。三传古非作者。谓佛所说。但是传述古佛之
。
非自制作。般若论云。须菩提言。如无所说。此义云何。无有
法唯独如
说。余佛
说故。四悲愿所成者。谓佛所有无
三业。应众生者。皆是旷劫悲愿。为因顺众生
。非自所有故。说佛果无有
声。然则以
为自故亦有说。
经文云。如
世。亦无有涅槃以本
愿
。显现自在法。亦此意也。五本质影像者。谓佛三业平等普应。
无彼差别影像声。故说非有。然即与彼差别闻见为增
缘。因质有影故说非无。
经云。诸佛无有法。佛于何所说。但随其自心。谓说如是法。由
五义会诸圣
。说默无碍。皆悉有理。然
五义刊定记有而引文杂
。今
所引颇为改易。所以疏
引者。以
楞伽二因故。谓初
即缘自得法。自所得法即是证
。证法在己。离
显德。
次三即缘本住法。本住即古先圣。二即所证。三四即
。传古非作。即古先圣
。悲愿所成即兼因果耳。其本质影像但通相说。本质无者顺自所证故。影像有者顺古圣
。即
妙用故。故云宗通。自修行说通示未悟。
说之义小有异相。故今叙之。
虽说所默之由皆兼有说之意。故思益第三云。如佛所说。汝等集会当行二事。若圣说法若圣默然。
何谓说法。何谓默然。答言。若说法。违佛
违法
违僧。是名说法。若知法即是佛。离相即是法。无违即是僧。是名圣默然。又善男子。因四念
而有所说。名圣说法。于
切法无所忆念。名圣默然。斯皆正说之时。心契法理即
说耳。明非缄囗名
说耳。余可知。藏
所摄竟。
☆、第11章
第三义理分齐中。疏文分二。先总明意。
今显别
。开章别释。
中分三。初结
生
。二总显
广。三结属所摄。今初两句。
句结
。谓
摄中
别明摄者。以五
中第五圆
。指于此经义当已摄。况诸师立
。皆以华严为圆故知圆摄。
未知
。
句生
。
疏。然此海
。第二总明
广。有法喻
。令初至方显
广。法说也。初二句总标。宏
也。即是广义。
映德用重重。释
义也。然
二句言
法喻。如海傍无边涯连天
。
彻海底。海映
天。即
四门之二。总摄归真。并皆
净。理事无碍。即
映。
碍
。
碍
也。德用重重。即唯明
义。
十玄门。重重无
。即事事无碍。如海十德互相周遍。
疏。语其横收。释
广也。如
二地中。说
天十善等。即其文也。总无
。
结
广。疏。其犹
。喻明可知。
疏。之四
。法
。以四
于百川。圆
于
海。于中先正
。
解妨。今初。言尚非三四况初二者。
故随
滴迥异百川。即举胜显劣。三即终
。四即顿
。初二即小乘及与始
。虽有戒善。是圆
戒善。尚
同终顿之胜。以彼
能事事无碍故。况初二之劣。以彼尚
得二
。及事理无碍等故。其犹
海尚异江河。况于
洫。
疏。斯则有其所通。无其所局者。二释妨也。谓有难言。先则总收。则总拣。二义天隔何以会通。故为此释。总收者。约其所通。如圆
中有小乘戒善之法四谛因缘。有始
中十地十如八识四智。有终
中事理无碍。有顿
中言思斯绝等。如海有百川之
。
义同也。
总拣者。约无其所局。如小乘唯
自利。始
五
三乘。终
说德用该收。顿
向事理
绝等。如彼百川
同咸味。
十德。海则
之。
次二
宿三余
入中四普同五无六
七广八
九
十普受
雨。
疏。故此圆。结属所摄。于中三。初总显
广。次
乘有二
。别释
义。
通妨。二中言同
者。谓终顿二
。虽说
相无二无三。
辩圆融
德。事事无碍故非别
。而别
中有
相事理无碍。言思斯绝。同彼二
。
疏。以别该同。三通妨难。谓有难言。既同顿同实。何异顿实。故此通云。即此同中必有别义。如事理无碍。必有事事无碍耳。犹彼江
入海亦咸。
疏。今显别。第二开章别释中二。先标章。
初中
。依章别释。释初章中三。初
列。次略释。
结广从略。疏
即能诠
二略释也。但释
义理事.二对。言乃至光
等者。谓诸法显义
。但能诠理并为
。如
中明。有以光明而为佛事等是也。义即所诠。即五
等
切义理者。如
立
中约所诠。差别七十五法八识等义。十对法等皆是义也。疏。理即生
等者。
五
理。生
所显。是小乘
理。二
所显。是始
理。无
真如。是终
理。而言等者。等余二
之理。谓顿
理亦即无
真如。
绝安立。如
遣。亦
离如。圆
之理。总融诸理。无有障碍耳。
疏。事即心等者。等取其余事类。如
广有多义。谓六
四圣等。若事门中无
此摄。
疏。余可思者。即余八门。谓三境智者。即五所观之境。能观之智。总收
二谛二智。别即初小乘四谛涅槃为境。无漏净慧为智。及
心等十智。始
亦通四谛二谛等为境。加行
本
得等智。终
则是三谛等境。权实无碍等智。顿
则无境为境。绝智为智。圆
则无
之境。无
之智。四行位者。五
。修行
同得位差别。位通因通果。五因果自互
通。如七方
等为因。须陀洹等为果。等觉已
皆因妙觉为果等。六依即国土。正即佛
等。七
则法报。用则应化等。八
则觉者等。法则菩提等。九逆则婆须无厌等。顺则观音正趣等。十应即赴
。佛及菩萨等。
即当机。菩萨众生等。各随五
以辩差别。诸
有故云可思。又此十对初
为总。
渐略。若辩次第者。如
说能诠之
。所诠之理。则无法
。法有
理行果。行果并在所诠理中故。二就所诠理。虽复众多
事之与理。即
及相无法
摄。三理该
八。且置而勿论。就其事中
境智。四智观于境。
有造修之行。所成之位。五行位。未极总属因收。极则为果。六果中多法
依正。因亦有之。七随依正中皆有
用。如正中
者法报。用者应化。依中
者法
等刹。用者应
随现。
入无碍因门例然。八正中自有
法
同。以法成
。以
弘法。九于
中逆化顺化。十
之逆顺必有
应。宜逆化
之。则婆须等应之。宜顺化
之。则文殊等应之。若依
开
成二。则法弥多矣。谓如果分依正为二。因亦如之。则有四矣。正有
用。依亦如之。则成八矣。如是相望展转成多。
必全尔。是故疏中
为此释耳。又此十对。就其正意总相该收。以为十玄所依
事。若以义取。随
事中即有十对。如
胜音莲华
说。故
但约
尘即
十对。
疏。第二摄归真实者。疏文有三。初标章。次真绝相者。即指法之本
。
经云
。引文证成。二中。然杜顺和尚法界观中。总有三观。
真
绝相观。二事理无碍观。三周遍
容观。即是今疏四门之中。
之三门。初摄归真实。即真
绝相观也。于中自有四句十门。
会
归
观。二明
即
观。三
无碍观。四泯绝无寄观。此为四句。
二各四。故为十门。初句四门者。
三同言
即
。以即
故。释则
同。
即
。明
即断
。以即真
故。二
。明青黄等
即真
。以青黄无
故。即是真
。三
即
。
中无
可即。故云
即
。以会
归
。无有
故。即是真
。
三以法拣
。四
即是
。以无
故。如
既然。万法皆尔。第二明
即
观亦四门。
之三门。准
释言同释别。但翻云
即
。以即
故。亦有三义。
即
。断
即
。以真
必
异
故。二
即
。以
理非青黄故非
。青黄之真。必
异青黄。故云即
。三
即
。
是所依故
即
。必与能依为所依。故云即
也。
三拣
。四
即是
。凡是真
。必
异
故。第三
无碍观者。谓
举
是真
故。
而
现。
举
异
故。
即
而
隐。是故二法无碍
味。第四泯绝无寄观者。谓此真
可言即
即
即
即
。
切法皆
可。
可亦
可。此语亦
受。迥绝无寄。言解
及。以生心
念乖法
故。以
八门拣
显理。第三门解终趣行。第四门正成行
。由解成行。行起解绝。
皆法界观义。所以疏中。
广引者。以第三
无碍。滥于第二事理无碍观故。彼所以立者。以第四泯绝无寄。泯
三故。故名真
绝相。今但取
门总意。亦即泯绝无寄。又
令四门成四种法界故。初门即事。次门即理。三即事理无碍。四即事事无碍。故第三事理无碍观中。疏文分三。初总标。二
理遍于事
。别释。三
之十事
。总结。今初。言十对皆无碍者。谓
义无碍。二事理无碍。三行位无碍。乃至十应
无碍。今且约事理者。事理是所诠法中之总故。又诸
多明理事无碍故。为成四法界故。
疏。理遍于事
。第二别释十门即为十别。
门中多先正释。
会
义。即
相。
同中十对之义。或
门会
义。或二门同会
义。或
门以会多义。至文当知。又十对中唯会法
。以是同
乘义理分齐故。如
云三乘
乘别。今但会
乘五
别。今但会
。十对皆然。今初。第
门
会。至第二门。
时会故。疏中三。初标门。次谓无分限
。正释。谓理
可分故无分限。事随缘别故。分位历然。而
相杂。故得相遍。今明理
异事故遍事中。
故
尘
。结成遍义。若
全遍则理可分。事
全摄亦
即理。如
尘。事事皆尔。正遍此时。
妨遍余。故亦非余
无理。全此全彼。亦非二理。
疏。二事遍于理门者。文中二。先正明。会
。
中所以
全同者。以事无别
。还如理故。若
全同。则
如理。
异
义
极成。然相遍二门超
难见。何者。谓事既有分。理即无分。如何得遍。若尘遍法界。尘应非小。理遍同事。应如小尘。今明由事与理。有非
非异义故。以非异故全同。以非
故
。分别则事理两分。如海之波。
波全遍
海。以同海故。
海全在小波。以海无二故。全在
波。亦全在诸波。同
海故。
疏。由二义
。二会
义。于中二。先会
。
会
乘。
中三。初明
五
。二明成佛
成佛。三明无
即佛
。初中先正明。
引证。
中谓事有分限。理无分限。五
约事。
约理。今理遍事。则
之理。全在五
之中。事遍于理。五
即是
。故云互该彻故皆同
。
疏。故现
。二引证。此文释通二义。
正是事事无碍义。以众生及佛皆是事故。今取释文皆同
之义故。证事理无碍。由理遍事故众生随理而在佛中。
疏。理遍事故成
切成
。第二明成佛
成佛义。谓理无二实。故该多事而皆成也。理如虚
故事同理而无成矣。经云。譬如虚
。引证。亦
现品成正觉中义引之耳。文云。佛子。譬如虚
切世界若成若
。常无增减。何以故。虚
无生故。诸佛菩提亦复如是。若成正觉
成正觉亦无增减。何以故。菩提无相无非相。无
无种种故。即无所成义由
二义。
成则念念常成。
成则十方三际无成佛者。故成与
成自在无碍。
疏。无
即是佛
者。第三会佛
义。先正会。
故涅槃
。引证。以第
义
即佛
故。
意秖尔。
穷法源。故复略引。然此经二十七。师子吼品。问于佛
。总有六问。
问云何为佛
(
问
)二以何义故。名说佛
(二问
名义)三何故复名常乐
净(三问
德)四若
切众生有佛
者。何故
见
切众生所有佛
(四问众生
见所以)五十住菩萨住何等法。
得了了见于佛
。佛住何等法而了了见(五问住法差别)六十住菩萨以何等眼
了了见。佛何眼而了了见(六问用眼
同)答中答第
问经云。佛
者。名第
义
。第
义
名为智慧。所言
者。
见
与
。智者见
及与
。常与无常。苦之与乐。
与无
。
者。
切生
。
者。谓
涅槃。乃至云。无
者。即是生
。
者。
谓涅槃。见
切
。
见
。
名中
。乃至云。见
切无
。
见
者。
名中
。中
者。名为佛
。以是义故佛
常恒无有
异。无明覆故。令诸众生
能得见。荐福释云。然佛
有二。
得。二修得。佛
名第
义
。第
义
名为智慧。智慧者。即
得中
智慧觉
。如密严云。如
清净藏。亦名无垢智。常住无始终。离四句言说。
亦如经云无相智无碍智。
足在于众生
中等。非是从缘智慧。名智慧也有自
遍照法界光明义。故名智慧也。从所言
。明修得
。修得觉
。观第
义
。
见
与
。离有无相故。从智者见
。明见中
之
。智者即佛及菩萨也。从
者
。明
有等法也。
即遍计依
。
即圆成实
。
文云。
切诸法皆是虚假。随其灭
。
即是第义
等。故知第
义
。是
如
藏。非
如
藏。诸佛菩萨真俗
观。有无齐照。故名中
。又准
文云。佛
云何为
。第
义
故。云何非
。以其常故。云何非
非非
。能与善法作种子故。准此经文。第
义
。
是
如
藏。
即荐福意。亦有
理。今正释者。与
少异。初云佛
者。名第
义
。第
义
。名为智慧者。
即标
智。以第
义
该通心境故。明即是智慧。拣异瓦砾非
。从所言
者
。经自
释二义。所言
者。即是牒
第
义
。以
有
绝。方名第
义
。故云
见
与
。智者见
及与
。释
智慧。经文稍略。若
应云所言智慧者。能见于
及与
。故此中者字。非是
也。秖是牒词。此中言见。非约修见。但明
见。
本有智。能了
义及
故。若无本智。谁知
耶。
无
等亦尔。约修见者。自在
经。佛答第五六问中。及无明覆
。方论见
见耳。今以即智明
。故名第
义
。即
之智。方是常恒智
。
生故常。
灭故恒。古德引
经
等二门。证成第
义
。非
如
藏。今观所引。正证是
如
藏义。云何非
已
。方证名为智慧之义。
智相成方为真佛
义。则知。二藏亦
相离。以其佛
妄法
染。故名为
。
恒沙妙德。故名
。
诸妄方显
之德。故
相离思之。又言第
义
者。第
义谛
论
故。明知
智
无二
也。故初言即是第
义
。又云。见
切
。
见
。
名中
。中
者名为佛
。若尔
见。方有佛
。
见时。应无佛
。故知
切
等言
于能所。
约其所见与
。即是中
佛
。约其能见即是智慧。若
见
识佛
。若见中
名见佛
。余如彼经及疏。
疏。又现云。无
众生
。第二会
乘无
有者。释成
乘之义。若有
无智慧
。即有二乘三乘耳。三依理成事门中二。先总释。
会
。
中言
因理成者。以诸缘起皆无自
故。由无
理事方成故。故中论云。以有
义故。
切法得成。又离真心无别
故。疏于中有二
。第二会
二义。由
离真心外无别
故。成初
分唯识。由
无
理成。故成真如随缘之义。今初。言
分者。以
生灭与生灭。和
非
非异名阿赖耶识。即是
分。以
有生灭
生灭故。
生灭即如
藏。即会
唯心真妄别中即通真心也。若
全依真心。事
依理故。唯约生灭。
非
分。有云。影外有质为半头唯识。质影俱彰为
分者。此乃唯识宗中之
分耳。次引证言觉林偈。即夜
宫中偈赞品。先有喻云。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
。虚妄取异
。
种无差别等。疏所引偈。即
半。初句
譬如工画师。
三句皆
分布诸彩
。次引证
分偈亦
分布诸彩
。并如夜
偈赞品释。
疏。二明真如随缘成故者。即会真如随缘凝然别中随缘义也。缘从真起。故依理成。离如
藏
切诸法
可得故。如问明品释。
疏。四事能显理门中分二。先正明。引证。
中谓由事揽理成者。蹑
第三门也。故事虚而理实者。由揽理成事。离理无事故。事即虚理则实也。以事虚故能显实理。事若有实。实理则隐。以事虚故。全事中之理。
然
现。如波相虚令
现也。以波揽
成。故波虚而
实。是故波能显
。若离波说
。即事外明
。疏。依
无
等者。释成
义。即是会
依
有即离别中即义。既云无
即是圆成。明非但无遍计妄
。别有圆成。是所显理。
夜
。引证。总引三文。初夜
偈。即
林菩萨偈。三偈连
。二引十忍品。即如向忍。三引须弥偈。即胜慧菩萨偈。
半云。如是解法
。即见卢舍那。此
有
偈。反释云。迷
无知者。妄取五蕴相。
了彼真
。是
见佛。其中
旨如随经疏文。
疏。五以理夺事门等者。于中分二。先正释。会
。今初。言事既全理即事
无遗者。以离真理外无片事可得故。斯则
存。已
波矣。
疏。故说生佛增
减
。二会
也。于中三。初正会。次引证。
非约
分众生
。拣异权宗。
疏。现品云
。引证。略引二经。初引
现云。乃至云设
切等者。其乃至中
云。菩提无相无非相。无
无种种故。佛子。假使有
能化作恒河沙等心。
心复化作恒河沙等佛。皆无
无形无相。如是
恒河沙劫无有休息。佛子。于汝意云何。此
化心化作如
。凡有几何如
起。妙德菩萨言。如
解于仁所说义。化与
化等无有异。云何问言凡有几何。普贤菩萨言。善哉佛子。如汝所说。设
切众生
同疏。末
云皆以无相平等故者。义引
云等无有异。何以故。菩提无相故。若无有相则无增减。
疏。增
减经
。二引
经。言虽小异而文义多同。
疏。六事能隐理门。即随缘之中别义。以随缘成事。此事遍于真理故。事显理隐也。
疏。故法。引证。即法
经。疏。财首偈云者。即问明品。未曾有
法得入于法
。释曰。妄想
虚无可入故。七真理即事门者。以事必依理虚无
故。是故此理举
皆事。方为真理。如
即波。无
而非
。故
即波也。
疏。法违法相等故者。等字。等于余文。
云法
违相。法相
违
。生
违法
。法
违生。此两对明事理无违相。
违
。生
违
。自属事能显理。及第八事法即理门故。但略引
违相
句。即第二十九经。
疏。之二门
。并
七八二门。会
五义。
会二谛
有即离别中相即义也。
喻真谛。波喻俗谛。夜
偈者。即
林菩萨偈。彼初偈云。诸法无差别。无有能知者。唯佛与佛知。智慧究竟故。次文即云。如金与金
。其
无差别。法非法亦然。
无有异。然法非法。有其二义。
善法为法。恶法为非法。此顺标中诸法无差别。二者法相为法。法
为非法。即金喻法
。
喻法相。今文正用
意。故证事法即理。二谛相即。
疏。此亦喻于如之藏。与阿赖耶展转无别者。二重会
唯心真妄别中通真心义。即金喻如
藏。
喻生
等。故密严云。如
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由
第三门中已会故。致亦言。
疏。又由事即理。会
断常亦是二谛门中开
。
疏。又由理事相即故。起灭同时者。会四相时别中
时之义。事全同理。故事即灭也。以事虚无
故引偈。即善慧菩萨。
1.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 (1 月前更新)
7669人在讀2.美人镶草:平步青雲 (1 月前更新)
8367人在讀3.疵青/上位 (1 月前更新)
2592人在讀4.可唉萌妻:纽貝你非唉我不可 (1 月前更新)
8552人在讀5.中國十大皇欢·呂欢大傳(出書版) (1 月前更新)
6341人在讀6.卿卿的蒲公英 (1 月前更新)
6925人在讀7.贅婿歸來 (1 月前更新)
2364人在讀8.挖墳挖出鬼(bl) (1 月前更新)
2339人在讀9.公車經典 (1 月前更新)
7994人在讀10.淬里之纯文雕雕唉抽茶(1 月前更新)
5252人在讀11.師傅钢我沙素素 (1 月前更新)
6587人在讀12.改造系統(高h) (1 月前更新)
4191人在讀13.種田系修仙 (1 月前更新)
1666人在讀14.鄉村少女墮落記 (1 月前更新)
5909人在讀15.妻玉公與媳 (1 月前更新)
6790人在讀16.貉租小醫仙 (1 月前更新)
8195人在讀17.校花的墮落 (1 月前更新)
1104人在讀18.婷與好友們的改纯(1 月前更新)
5210人在讀